11月29日上午,在第32个“世界艾滋病日”来临之际,北京市利康强制隔离戒毒所(利康医院)“爱之家”家园举行“艾减爱加,共创未来”主题年会。据悉,利康强戒所逐步形成了“艾减爱加”工作模式,“爱之家”成立以来,已先后收治近600名艾滋病人员。
此次年会共分HIV患病与“爱之家”诊疗、“爱之家”文化氛围营造和展望未来三大板块。以活力四射的“爱之舞”开场,“爱之舞”康体韵律操是由“爱之家”家园的民警根据所管的艾滋病携带人员的身体机能状况,结合艾滋病分期自主开发的。该操将健美操与踏板操相结合,分为4节,每节8个八拍,训练强度由弱到强,对于提高艾滋病患者的的身体协调性、肌肉耐力和免疫力有很大帮助,同时也有利于对艾滋病所管人员进行集中统一管理,丰富大队的日常生活。
在“‘爱之家’文化氛围营造”板块,通过一段短视频总结了“爱之家”家园2019年在文化氛围营造、打造特色品牌方面取得的成绩。这一年来在民警的引导和支持下,鼓励艾滋病所管人员自主开展多种形式的文化活动。有吐露心声的《爱之光》报,宣传正能量的“爱之声”广播站,提升凝聚力的“爱之歌”合唱团,以及展现团体智慧的“爱之享”课堂。在这样的监管场所接受改造,在这样的氛围中生活,不仅渐渐调整了他们的认知偏差,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的积极心理,保持阳光心情每一天。
这一年中,有一些戒毒人员认识到自己知识的匮乏,愿意多学习法律、疾病等方面的知识;也有一些认识到自己行为的散漫,决心改正自己的不良习惯;还有一些自愿做起了值班员,他们为了“爱之家”的和谐发展贡献了力量。为了表彰他们,大队评选出学习之星、劳动之星、奉献之星和规范之星等八名“爱之家之星”。
在“展望未来”板块,针对艾滋病所管人员既是病人、又是违法者的特点,利康强制隔离戒毒所形成了“艾减爱加”工作模式。从身体机能恢复、生命认知教育、心理情绪调节、社会情感塑造四个方面对所管人员进行教育,减少他们因艾滋病所产生的负面情绪,培养他们的积极心理,阳光心态。其中一名戒毒人员在接受现场记者采访时表达了对“艾减爱加”的切身感受,通过“艾减爱加”工作模式的开展,使他重新认识了自己,燃起对生活的希望,明确了他对家庭和社会的责任,“爱之家”为他提供了重生蜕变的机会,架起了重归社会的桥梁。
“爱之家”是艾滋病患者的一个缩影,“爱之家”以此次年会为契机,向社会发出预防艾滋病的讯号,同时也向社会大众展示艾滋病感染者现实状况。它打破了人们对艾滋病患者的刻板印象,向社会大众展现了这个群体阳光、活力以及“我命由我不由天”的一面。
年会最后,戒毒人员纷纷发出“艾滋病到我为止”的呼声,希望全社会能够共同关注和参与艾滋病的防治工作,同时给予艾滋病感染者更多的理解、包容、支持和帮助。
北京市利康强制隔离戒毒所隶属北京市戒毒管理局,主要承担戒毒人员的日常医疗及其中病残人员的住院治疗等工作。为降低安全风险,更有利于治疗康复,利康强戒所成立“爱之家”家园,集中收治全局艾滋病人员。
“爱之家”秉承“爱”的理念,寓意“艾滋病人员自爱、医者仁爱、民警关爱、社会大爱”,为艾滋病人员提供免费抗病毒治疗,定期检测身体状况,增加营养支持,推广太极拳、八段锦等适宜康体运动,并开展心理咨询、课堂教学等多种教育活动,在艾滋病人员中成立绘画、棋艺、运动等多个兴趣小组,加强文化建设。经过多年实践,“爱之家”探索形成了行之有效的“艾减爱加”系列教育矫治项目,针对艾滋病人员违法者、病人、多涉毒、亲情观念淡薄等特点,从身体机能恢复、生命认知教育、心理情绪调节、社会情感塑造四个方面进行重点教育,减少艾滋病造成的负面影响,增加艾滋病人员心中的爱。
“爱之家”成立以来,先后收治近600名艾滋病人员,与属地疾控部门全部实现顺利对接,确保了在所期间的信息监测和出所后的继续治疗。通过“爱之家”家园,艾滋病人员重新认识自我,再次燃起生活热情,承担起社会责任。“爱之家”社区为艾滋病人员提供了重生蜕变的机会,架起了重归社会的桥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