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京检智汇”系列主题沙龙第一期座谈会主会场
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加强新时代检察机关法律监督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中央《意见》)及市委实施意见,深化首都检察以大数据赋能新时代法律监督工作的理论思考和实践探索,6月13日下午,北京市检察院以“刑事检察中的大数据思维”为主题,召开“京检智汇”系列主题沙龙第一期座谈会。市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朱雅频出席会议并讲话。市检察院党组成员、副检察长张朝霞出席会议并谈体会。
图为市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朱雅频出席会议并讲话
朱雅频表示,要充分认识“京检智汇”系列主题沙龙平台搭建的重要意义。以理念的变革指导实践的创新,是新时代首都检察创新发展的题中之意,是首都检察机关立足检察职能定位、贯彻新发展理念的重要体现。第一期“京检智汇”系列主题沙龙围绕“刑事检察中的大数据思维”座谈,对大数据赋能检察理念变革有“风起于青萍之末,浪成于微澜之间”之效,必以“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之势生发出推动首都检察工作实践创新的新能量,具有开创先河的重要意义。
朱雅频强调,充分释放科技赋能检察效能,刑事检察有大有作为的广阔空间。信息社会“数化万物,万物皆数”。“大数据赋能”对首都检察创新发展、高质量发展、现代化发展的牵引力和带动力远超想象,对我们准确把握“数字革命”赋能检察能够牵引和带动新时代检察理念、方式机制和实践创新,在检察力量重塑中具备重新定义检察能力现代化的内涵,增强对未来检察现代化发展跃迁的预见性提出更高要求。目前,全市检察机关刑事检察业务占检察业务总量的75%左右,既是检察工作具有传统优势的一个重要阵地,也是大数据赋能检察的“富矿”。要充分发挥大数据赋能检察的革命性要素功能,叠加传统优势与效能优势,持续释放检察制度蕴含的蓬勃生机与优势活力,深化对科技赋能检察命题的理论思考和实践探索。
朱雅频要求,北京作为首都,各项工作历来具有指向性代表性。首都检察工作不能置身事外,要有把大数据赋能检察工作推进到全国第一阵营的理念、胆识和能力,将实践创新中的监督模型从“盆景”培育成为全市检察机关的靓丽“风景线”。一是探索确立大数据监督模型申报机制。把大数据赋能检察工作布局自上而下部署应用与自下而上的复制推广结合起来。将大数据赋能检察监督模型工作纳入检察业绩考评体系,区分等级赋予权重分值。刑事检察要勇于担当大数据赋能检察的 “试验田”。二是探索将大数据赋能检察监督模型的开发应用能力纳入检察人才评审指标,相关业绩评价分值计入评审得分,甚至可以考虑以团队、个人来命名监督模型名称,予以激励与肯定,切实做到用事业来凝聚人,用事业来成就人,用事业来留住人。三是加大宣传力度。《人民检察(首都版)》、“京检在线”等平台策划推出系列产品,充分展示大数据赋能检察的理念变革与实践创新,努力营造良好环境。
座谈会由市检察院法律政策研究室负责人主持。市检一分院、西城区检察院、通州区检察院、顺义区检察院、昌平区检察院、密云区检察院代表作主题发言。市检察院第一检察部、第四检察部、西城区检察院第一检察部相关负责同志发表与谈意见。市检察院及各分、区检察院相关部门人员参与座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