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道法律背后必然透露着人情的光芒”
“庭审前我感觉这个案件很简单,真正参与后才知道审理好一个案件有多困难”
“如果允许,我退休后也想担任一名人民调解员,协助法院做诉前调解的工作,为依法治国贡献力量”
“回到社区工作中我也要加强普法宣传,让每个人都懂法尊法守法”
近日,北京法院邀请部分全国人大代表、北京市人大代表开展第二期“代表断案”模拟法庭活动,来自不同领域和行业的代表们化身审判长、审判员、人民调解员和诉讼代理人,精彩再现了一起真实的继承纠纷案件庭审现场。
庭审前,“人民调解员”先行与双方当事人沟通化解矛盾,在调解不成后,案件正式进入审判程序。
准备过程中,“法官”认真阅卷,研究基本案情和证据材料,在案件原承办法官通州法院张家湾法庭副庭长徐明祺的引导下,充分归纳法律事实和争议焦点,拟定庭审提纲。
双方“诉讼代理人”深入与当事人沟通事实细节,在起诉状、答辩状的基础上独立撰写代理意见,缜密商讨诉讼策略。
庭审中,“法官”冷静客观、细心严谨,“诉讼代理人”逻辑清晰、掷地有声。代表们“沉浸式”融入,井然有序地完成了法庭调查、法庭询问、法庭辩论、最后陈述等庭审程序。“合议庭”对案件情况进行合议,经过充足讨论和交换观点后得出一致结论,并依据相关法律规定作出裁判当庭宣判。
在复盘座谈会上,代表们观看了由案例改编的微电影,聆听了徐明祺副庭长讲述审理该案时的经历体会和心路历程。当看到该案最终并未判决结案,而是法官经过实地走访了解情况、多次沟通化解双方心结,付出大量时间精力促成原被告重归于好、握手言和,让家庭“破镜重圆”,最终以和解方式圆满结案时,人大代表们深受触动几度落泪,纷纷为法官的为民情怀点赞。
代表们一致表示,本次模拟庭审活动形式新颖、内容丰富,入戏很深、感触颇多,只有亲身经历才能体会到人民法官审理好案件的辛苦不易,更通过参与案件审理感受到了法理与人情的交织融合,人民法院为实现“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目标付出了很多努力。希望北京法院能够继续举办“代表断案”模拟法庭活动,让更多代表能够参与到人民法院的司法实践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