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法官,我们家的这些事把我拖得身心疲惫,没想到今天竟然都解决了。我感觉身上仿佛卸下了一块大石头,轻松多了。你们真是把我们的事情当成自己的事情来办,我谅解他了。”孙某眼里泛着泪花笑着说道。
一起刑事案件解决了三起“案中案”,反目夫妻化“干戈”为“玉帛”,这让北京市延庆区人民法院刑庭(以下简称延庆法院)(少年法庭)法官王峰民倍感欣慰。
民转刑 夫妻反目成仇
李某(男)与孙某(女)系夫妻关系,一年前离婚后,两名子女由孙某抚养,李某每月支付两名子女抚养费。在此期间,孙某因李某没有支付抚养费而阻碍李某探望孩子,故李某起诉至法院要求行使探望权。
庭审期间,双方因子女的抚养和探望以及其他财产纠纷等问题发生了激烈地争吵。经过延庆法院少年法庭法官吕行菲多次劝解开导才使得庭审正常进行。
庭审结束后,李某偶然间听到孙某打电话给执行法官沟通二人离婚后财产纠纷案件强制执行事宜,并要求执行法官司法拘留李某,李某情绪彻底失控,便驾驶车辆在孙某必经之路等待孙某。
当发现孙某出现在某路口处,李某驾驶车辆快速向孙某冲撞过去,所幸孙某及时躲避未造成伤亡后果。后检察机关以李某涉嫌犯故意杀人罪(未遂)向法院提起公诉。
原本是恩爱夫妻却对簿公堂,前妻申请司法拘留前夫,前夫怀恨在心萌生杀意。受理案件后,王峰民意识到这是一起典型的民转刑案件。
当王峰民拿到案件卷宗材料后却发现被告人李某被取保候审,而被害人孙某也出具了谅解书。看到这里,王峰民在心里画了几个问号。李某究竟是什么样的人?他的犯罪动机是什么?他现阶段是否真正认识到了错误?他现在的人身危险性还有多大?被害人孙某出具的谅解书是否为本人真实的意思?虽然现阶段李某认罪认罚,但如果矛盾不能彻底解决,悲剧会不会重演?
探真相 矛盾环环相扣
王峰民和团队成员决定前往李某的家中走访,全面了解李某的性格和生活环境。
走访期间,李某的父母跟王峰民聊了很多。李某平时性格外向,邻里关系融洽,对两个孩子的感情还是挺好的,但前期做生意失败对李某的打击很大,加上家里的这些事让李某心烦意乱,性格才会变得这么冲动。李某也很懊悔做出如此过激的行为,也深刻地认识到了此次犯罪的严重后果,并表示以后做事会考虑后果,踏踏实实地过日子。
走访结束后,王峰民深刻地意识到虽然该起刑事案件证据确实、充分,但绝不能简单地“一判了之”,因为双方关于子女的抚养、探望以及其他矛盾纠纷还没有得到圆满解决。只有切实解决“案中案”,才能有效避免“案外案”。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就要找到问题的根本。王峰民认为,该起刑事案件是婚姻家庭矛盾纠纷激化导致的,就还要从民事、执行多个角度切入才能找到案件的突破口。
刑转民 问题层层化解
说干就干,依托延庆法院“融合式”未成年人审判工作机制优势,由少年法庭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牵头,仅在半个小时内便成立了由该院少年法庭法官吕行菲、贾志华、王峰民组成的工作小组。
经过前期与李某和孙某反复沟通,双方都同意见面协商解决问题。在延庆法院温馨明亮的少年法庭内,李某终于见到了一年多没见的子女。在进行了近半个小时的游戏互动后,李某的心情明显开朗了许多。孙某见到李某和孩子们玩得那么开心,脸上也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今天你们三位法官都在,还让我见到了孩子,看得出来你们是真心给我们解决问题的,我现在有一万元先给孩子。”“不是钱的事,他这么久都没给孩子抚养费,我一个人也把两个孩子养了。他之前的态度要是这么好,我也不会不让他见孩子。”双方的态度都出现了缓和,问题的解决也迎来了转机。
趁热打铁,三位法官以法为基、以情说理、融情于法,发挥各自的专业优势耐心详细地向双方释法说理,同时结合双方的诉求不断优化调解方案。
最终,双方均同意用李某在其他案件中作为申请执行人即将执行到位的案款支付拖欠孩子的抚养费以及两人之间其他的财产纠纷。两人纠结了两年多的“经济账”至此得到了妥善地解决。
“法官,我还有个事。之前两个孩子都判给了她,其实我想抚养一个孩子。”
听到这里,王峰民的心里咯噔一下。现阶段李某和孙某紧张的关系终于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缓和,此时李某提出的变更抚养权的要求,无疑会使得双方的关系再次变得紧张,甚至刚才达成的协议最终也无法得到切实地履行。
虽说清官难断家务事,但既然选择了法官这个职业,就要迎难而上把老百姓的事情办好。
三位法官又经过一个多小时的调解协商,双方终于吐露了心声,打开了彼此的“心结”,也放下了各自的“愤恨”。
最终,孙某同意变更抚养权,双方各自抚养一名子女,后期也不需支付抚养费。双方可以随时探望子女,并协助对方照料子女。
一个月后,李某涉及的刑事案件如期开庭。鉴于李某认罪悔罪态度诚恳,合议庭综合全案事实和情节后决定依法对其判处缓刑。
庭审结束后,李某说他现在一边找工作一边照顾孩子,虽然每天很忙碌,但心里感觉很充实。在此期间,孙某也给王峰民打过来电话,说现在能明显感受到李某的性格改变了许多,恳请法庭给李某一个改过自新的机会。至此,三起“案中案”终于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