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首页推荐列表

向网络暴力说“不”!剧本杀里的法律课堂

本站发表时间:[2025-05-19] 来源:北京政法网 作者:
  5月8日,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翠微学校师生一行来到北京互联网法院参加网络素养现场实践教学活动。北京互联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姜颖,党组成员孙铭溪,综合审判三庭(少年法庭)部分干警参与本次活动。

  首先,同学们参观了在线诉讼体验区,了解了电子诉讼平台、涉案证据在线批注、自动庭审记录、电子签名等技术应用。
  之后,同学们与北互数字人“小互”进行了互动交流。在“小互”面前,只需对着麦克风说出“小互,你好”,并提出自己的问题,就能收获智能法律咨询意见。这不仅展现了科技为司法赋能的成果,还让同学们看到法律与科技融合的广阔前景。
  随后,同学们旁听了一场互联网庭审,观摩了案件的审理过程。法官介绍,在线庭审突破了传统庭审的空间限制,当事人即便身处异地,也能“同处一室”参与诉讼,高效便捷,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成为现实。
  参观结束后,同学们来到大法庭参加法律“剧本杀”活动。此次活动使用了少年法庭法官们改编自北京互联网法院审理的校园网络欺凌真实案件所编写的剧本《首互未来•模拟法庭剧本杀网络欺凌篇——吃瓜风波》。
  在综合审判三庭(少年法庭)法官逯遥的指导下,同学们分别扮演审判人员和当事人等角色,“小玩家”们声音清亮、格外认真。模拟庭审中“原告”“被告”双方围绕隐私权、名誉权与言论自由边界等内容展开激烈交锋;“法官”们严格依循法定程序推进庭审,专注倾听、审慎甄别证据,精准适用法律,尽显专业素养,保障模拟庭审公正权威。
  模拟法庭“休庭”时,法官们围绕庭审礼仪、庭审流程、庭审程序等方面及时点评,并针对如何完善模拟法庭向同学们提出了专业性意见。逯遥向同学们解释了庭审流程各环节的作用,并询问了对案件审理结果的意见,有同学说“被告肯定侵权了,但不应该赔偿那么多钱”,有同学表示“应该明确是未成年人承担责任还是家长承担责任”。通过交流讨论,大家不仅对民事诉讼程序有了更加全面的了解,也对如何践行文明用网理念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模拟法庭结束后,逯遥结合案例进行深度点评并以案释法进行普法教育。最后,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翠微学校德育副校长赵志勤表示,本次活动是一次难得的实践活动,同学们通过沉浸式体验“庭审”,深刻感受到了法律的神圣、庄严和温度,为孩子们心中埋下了一颗法治小种子。
  同学们纷纷表示,通过参与模拟法庭角色扮演和案例分析,充分感受到了法律的严谨和公正,今后在用网时,一定会注意维护他人合法权益,理性发声,防范网络欺凌。
  图/北京互联网法院


[供稿单位:]   [责任编辑:王珮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