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庄严的法庭长廊上,一面面红艳艳的锦旗整齐地悬挂着,见证了法院工作者们对公平正义的默默坚守,也无声地诉说着一个个司法为民的鲜活故事。锦旗的背后,是一位位纠纷得以圆满解决的当事人满意的笑脸,更是法官们在每一起案件上用心书写“公正”二字的生动注脚。下面,就让我们从三面锦旗的“心声”故事讲起……
故事一:
一亿七千万合同纠纷终握手言和
“沈法官,都晚上10点多了,您还在忙啊?”电话那头的声音带着惊讶与敬佩。夜色已深,办公室里的沈霞法官仍在为案件奔波。她顾不上疲惫,直奔主题:“关于你方与A公司的案子,我还有些问题想和您沟通一下。”这已经是她第11次联系当事人。
这场纠纷的起因是一场看似普通的商业合作。A公司与B公司签订了一份总金额高达一亿余元的买卖合同,本是携手共赢的合作,却因B公司无法按合同约定供货而陷入僵局。A公司将B公司诉至法院,要求返还预付款并支付逾期交货违约金。A、B公司均是国内知名公司,A公司资金周转出现困难,急需追回预付款并获得违约补偿以维持企业的正常运转,但B公司因逾期交货也是受到案外不可抗力因素影响,一方面A公司等着“救命钱”,另一方面如果简单让B公司返还预付款并承担高额的违约金,客观上有失公允。对于公司来讲,时间就是金钱,如何实现公正高效,如何能为公司的有效运转提供司法保障,这已经成为本案急需解决的问题。
沈霞法官带领团队深入研究合同签订背景、履约经过及违约损失等关键问题。团队成员多方努力联系到对诉争合同有重要作用的C公司,让C公司出面分别联系A、B公司,打破两公司的僵局。沈霞法官以此为契机,基于案件上诉中新的证据和事实,与三家公司开启多轮线上线下商谈,向双方释明二次诉讼和案件调解在司法诉讼成本和争议结局时间上的利弊,另外,就违约金问题的公平合理性向被上诉人释明。经过多次沟通交流,B公司开始具有调解意愿,A公司更是希望一次性解决本案纠纷。经过多个日夜努力,终于迎来曙光,双方就违约金赔偿数额达成一致,调解成功结案。
这场深夜调解,不仅解决了一亿余元的合同纠纷,更为企业的未来发展铺平了道路。结案后,两方当事人对法官的敬业精神和专业能力赞不绝口,当事人给法官团队送来一面写着“尽职尽责为企解忧,秉公执法公正高效”十六个大字的锦旗。
故事二:
一场与失信赛跑的九小时解封记
“法官,我公司基本账户被冻结,今天要是解不开,明天税款扣不了,我们就要上失信名单了!能帮帮忙今天就把我们公司账户解封了吗?”临近下午5点,一名女士急匆匆地跑进立案大厅,对立案导诉台焦急地说道。
“您别着急,申请解封案件请到一号窗口,法官会给您处理。”导诉台值班员张娈娴熟地做着立案引导。
“好的好的。”该女士一边点头一边大步走到一号窗口,还没坐下便开始说,“冻结的账户是我们公司基本账户,税款只能通过基本账户扣除,明天就是纳税申报截止日,账户冻结直接导致公司无法完成50余万元的税款划扣,失信惩戒不仅影响招投标,公司授信额度也会被银行下调......”
当天,值班员章倩负责立案窗口接待工作,她先核实了来访者的身份证件,随后通过沟通了解到她是一起仲裁保全案件被保全人的公司员工,该公司的基本账户被法院冻结后,公司无法在法定期限内纳税,后续可能会给公司的信誉带来严重不利影响。该公司的解封申请已经通过仲裁委邮寄至法院,显示今天签收,所以公司派员工过来询问案件进展情况。
听闻这个情况后,章倩立即让值班员张娈查询了当日签收的邮件,发现下午刚刚收到的邮件中,确有北京仲裁委移送的该公司解除保全申请书等相关材料。经过初步审查,该公司申请解封材料已经齐全,符合解封条件。考虑到案件情况紧急,关乎企业征信问题,同时解封裁定及时作出后,还需要执行部门配合才能实现解封,时间非常紧张,章倩立即与张治等其他几位值班团队成员交换了办理意见,及时向庭领导进行汇报,得到批准后,便与小伙伴们忙碌起来了……
解封能否及时完成,有一系列的工作需要落实,每一步都要确保准确高效。随着时间一分一秒地流逝,窗外的天也越来越黑,但立案窗口还灯火通明,大家跑上跑下,忙得热火朝天……
“文书出来了!”值班员张娈认真校对后,以最快速度将案件材料报送执行三庭。晚上8点,执行庭反馈账户的线上解封流程全部操作完毕,待银行确认即可。得知这个消息,该公司员工特别激动,不断地表示感谢,之后才放心地离开了法院。执行系统显示,该账户成功解封时间为次日凌晨2点。
从下午5点到凌晨2点,这场9小时的司法救援,不仅守护了企业的纳税信用,更让市场主体真切感受到法治化营商环境不是抽象概念,而是关键时刻“看得见、摸得着”的司法速度。
事后,该公司为一审立案团队赠送了一面沉甸甸的锦旗,“倾心为民、廉洁高效”,八个大字虽简短,却是对他们的鼓励和肯定!
故事三:
为中小微企业及时止血回暖
“印法官,感谢法院仔细审查我们的案件,减少了我们40余万元的损失,对方一直拖欠我们的印刷款,导致我们公司现在经营异常困难,感谢法院公正裁判给我们及时止血,迎来了生机。”接到这通感谢的电话,法官团队成员印鹏回忆起了这个案子。
这是一起关于图书印刷的合同纠纷,印刷公司与图书公司存在常年的合作关系,双方在前期合作时并没有签订书面合同,后期因图书公司未能及时付款,双方开始签订书面合同,但双方之间的交易习惯是图书公司通过微信向印刷公司下订单,印刷公司开始印刷,之后双方再倒签合同,图书公司最后依据送货情况支付款项。在此情况下,双方针对应付款项发生争议,由于缺乏直接的证据,对于双方之间具体印刷情况、实际产生的款项金额、双方之间违约行为等案件客观事实难以查清,就争议内容双方各执一词。本案中所涉及的书面合同达30余份,双方之间订单、送货单300余份,对查明双方之间实际履行合同情况造成了不小的挑战。
承办本案的法官团队多次与双方电话沟通,了解调解意向,在确认双方矛盾争议较大,无法达成调解方案后,合议庭及时审查案件,厘定裁判标准。初步审查双方提交的30余份合同、已付款凭证等基础证据后,合议庭发现上述材料之间缺少明确、直接的对应关系,仅仅根据这些材料难以计算是否存在未付款项及金额,是否存在其他证据体现合同履行情况的材料对于解决双方争议至关重要。为了最大限度探求案件的客观事实,承办法官对案卷中近万页的证据材料逐页审查,发现在一份不起眼的手写材料中夹带了双方曾经签订的一份《总欠款备忘录》,而该备忘录载明的内容与双方之前多次沟通联系的内容具备连贯性,且与双方所签订的书面合同、图书公司已付款情况、订单、送货单等证据材料并不冲突。最终合议庭根据这份《总欠款备忘录》中记载的情况,结合已有材料及查清的事实,依法做出裁判,维护了印刷公司合法权益40余万元。
该案审结后,印刷公司给承办法官送来了“明察秋毫秉公执法 法理昭彰正义长存”的锦旗,表达对法官团队的认可和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