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第九届中国网络版权保护与发展大会举办,会上发布了“2024年度全国打击侵权盗版十大案件”和“第二批版权强国建设典型案例”。其中,首都政法系统办理的1起案件入选《2024年度全国打击侵权盗版十大案件》,2起案例入选《第二批版权强国建设典型案例》。
2024年度全国打击侵权盗版十大案件
北京宁某等人侵犯美术作品著作权案
2024年2月,根据权利人报案线索,北京市公安局朝阳分局立案侦查。经查,2023年7月以来,宁某等人未经著作权人许可,批量生产侵权盗版某公司系列“盲盒”玩具产品,并通过网络直播销售等非法牟利。公安机关现场查扣侵权盗版“盲盒”玩具8万余个。2024年6月,北京市人民检察院依法以侵犯著作权罪对本案提起公诉。2024年12月,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法院以侵犯著作权罪判处被告人宁某等人有期徒刑四年至三年六个月不等,并处罚金50万元至15万元不等。
潮流IP文创产品不仅受到群众喜爱,也成为中国文化出海的名片。“盲盒”玩具的创意设计是文创企业生产经营的核心竞争力。本案从严打击生产、销售侵权盗版文创产品全链条犯罪,有力维护了文创企业合法权益,护航国潮IP健康发展。
第二批版权强国建设典型案例
版权保护类
北京市数智赋能检察履职 服务版权保护高质量发展
北京检察机关深刻把握数智技术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全过程的明显态势,深化数智赋能检察实践,依托人工智能技术,创新构建“融合履职、数据驱动、技术赋能、智能协同”的现代化数智检察监督体系,形成版权检察数智化保护新模式。2021年以来,全市检察机关办理包括全国首例侵犯北京冬奥会吉祥物形象著作权刑事案件、全市首例利用人工智能生成模型侵犯著作权犯罪案件等在内的各类知识产权检察案件3549件。
版权执法案件类
北京市“3·01”系列盗版图书案
2017年至2023年间,邵某某等11人以营利为目的,未经著作权人许可,委托刘某某等7人在外省多家印刷厂内,非法印制某新闻出版社等多家单位出版的图书2500余万册,通过北京市某图书批发市场及网络渠道销往全国,销售金额5000余万元。经北京检察机关提起公诉,2023年9月至2024年8月,邵某某、刘某某等18人先后因犯侵犯著作权罪被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法院判处有期徒刑六年至一年八个月不等,并处罚金1500万元至5万元不等。后部分被告人上诉,二审维持原判,现判决已生效。
本案案情复杂、涉及犯罪地域广、涉案人员众多,系近年来北京市涉案金额最大的盗版图书侵权案件。邵某某等人长期以营利为目的,未经著作权人同意,委托多人在外省印制盗版图书,并通过实体与网络渠道大肆销售,形成“产业化、链条化、跨区域”的非法经营模式,侵害图书作者、出版单位及众多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严重破坏我国版权保护体系,扰乱我国文化市场秩序。本案严惩盗版图书侵权,体现了对版权保护“零容忍”的鲜明态度,助推知识产权保护法治化、制度化、常态化,对树立文化自信、建设版权强国,提供有力司法示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