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首页推荐列表

通州张家湾法庭的“判后观察团”,让司法有了温暖的“售后”

本站发表时间:[2025-09-01] 来源:北京政法网 作者:
  “法官,没想到都拿到判决书了,您还没放弃继续给我们做工作,更没想到能这么快拿到钱,法官真行!”看着当庭收到的拆迁款,陈大姐脸上笑开了花儿,连连向承办法官井龙道谢。
  这暖心的场景,背后是北京市通州区人民法院张家湾法庭今年探索出的“判后观察团”新机制。今年以来,张家湾法庭建立“判后观察团”,由全庭法官、法官助理担任“判后观察员”,开展判后追踪、督促、关护,推动矛盾纠纷实质化解。
  “观察”三维度
  追踪、督促、关护一个都不少
  “判后观察”包含三个维度的用心。一是“成效追踪”,判决生效后,由该案承办法官作为“判后观察员”,主动组织“判后答疑”谈话,及时把当事人心里的疙瘩解开,后续还会长期跟进观察案件办理效果。二是“督促履行”,“谁审判,谁负责督促履行。”对有明确执行内容的案件,承办法官作为“判后观察员”主动“向前一步”,积极推动义务人主动履行义务,让调解书、判决书不打“白条”。三是“情绪关护”,为涉家事、涉民生等特殊案件建立专门台账。案件生效后三个月内,“判后观察员”回访,持续关注当事人的情绪,传递司法关怀。
  “判后”三维度的长期“观察”,推动当事人胜诉权益兑现从“对抗性强制”转向“协作式履行”,实现矛盾纠纷化解从“案结事了”到“事心双解”。
  调解后紧盯“履行期”
  让权益“零时差”兑现
  在一起法定继承纠纷中,老王夫妇去世后,六个子女和已故二儿子的妻女因遗产继承问题诉至法院。经调解,大家达成一致意见,由照顾父母晚年的大儿子王强继承全部遗产,他应于一个月内给二儿子的女儿王玲5万元折价款。
  调解书送达各方后,承办此案的黄勇花法官开始履行“判后观察员”职责。可联系了几次,王强总搪塞道:“王玲早就出嫁了,不算我们王家人,给钱的事再缓缓吧!”
  黄勇花考虑到既然双方能达成协议,王强对法律规定是有所了解的,且王强话里话外透露出的浓厚家族观念,她决定从“长兄如父”的观念入手:“你是大哥,爸妈已经不在了,二弟也走了,你二弟这个家以后就都靠你帮衬了。”质朴的话语打动了王强的心。履行期限届满前,王强主动带着王玲来到法庭,在黄勇花的见证下,用微信向王玲转了5万元,还表示今后会多照顾王玲一家。一笔钱到账,矛盾化解了,断了的亲情也续上了。
  针对载有明确履行期限的调解案件,张家湾法庭充分利用调解协议生效后至履行期限届满前的“最佳履行期”,由“判后观察团”全程跟进敦促履行。今年以来,共有605件调解案件在履行期内及时履行,确保权益兑现“零时差”。
  判后不放弃调解
  让“纸上权益”落到实处
  在一起因拆迁引发的所有权确认纠纷中,陈大姐和其他姐妹因为父母离异、母亲改嫁、陈大姐改姓等多种因素矛盾重重。而在已故父亲的一处宅基地被拆迁后,双方的矛盾又因拆迁补偿款问题迅速激化。多次调解未果,承办法官井龙经审理后作出了相关判决。根据该判决,陈大姐的姐姐赵大姐应支付陈大姐各项搬迁补偿利益10万元。
  为促进双方服判息诉,井龙作为“判后观察员”多次组织“判后答疑”谈话,逐项向双方释明判决思路、明确款项计算方式,双方均选择不上诉。接下来,就是“啃下”督促赵大姐主动履行判决的“硬骨头”了。
  “老爷子晚年主要是我们家赡养的,老宅也一直是我们家在住和维护,之前不管不问,现在一拆迁就来要钱。你都改姓了!不管法院怎么判,反正这钱我不会给你!”判后和解现场,赵大姐依旧态度强硬。
  井龙见状,以“情”为先,劝导双方念及家庭亲情,即便父母离婚、女儿外嫁、改姓,但不改变血浓于水的亲情关系;待双方情绪平复后,以“理”为主“乘胜追击”。讲明赵大姐一家已经因为赡养父母在先前的继承纠纷中多分到了老宅的份额,父母赡养的问题并不作为影响本案判决结果的因素;最后,向赵大姐释明拒绝履行将面临的各种风险。
  最终,经多轮耐心沟通,赵大姐当即到附近的银行取了现金,在井龙主持下,主动全额履行了判决。
  自“判后观察团”机制运行以来,每起判决书生效后,承办法官作为“判后观察员”均主动跟进生效后的判决执行情况,通过“判后答疑+督促履行”的工作模式,今年以来,张家湾法庭案件一审服判息诉率提升至近94%,位于通州法院前列,自动履行率同比上升10%以上。
  定期跟进回访
  让权益维护从“一结了之”到“一管到底”
  “王法官,我去刘明家里了解情况,结果碰到那一大家子人都在,感觉情况不太对劲……”近期,“判后观察员”法官助理马广源在定期回访时发现,一起法定继承纠纷似乎“结”外生枝,第一时间与承办法官王博沟通情况。
  该案中,刘山与张芳夫妻俩生育了四个子女,在村里有一处宅基地。经法院调解,四个子女均同意由长期生活在老宅照顾父母的二儿子刘明继承刘山在宅基地中的份额,其他三位兄妹放弃继承。但是调解后,放弃继承的三个子女考虑到老宅完全归刘明,担心刘明今后是否会尽心照顾母亲。兄弟姐妹间反而因赡养母亲的一些生活细节问题心生嫌隙,矛盾隐隐有激化趋势。
  王博了解到这一情况后,第一时间联系到各方当事人,提醒刘明要切实负起主要的赡养责任,不要辜负其他兄弟姐妹的信任,并告知其他三子女可以定期回老宅探望母亲,“监督”刘明有没有照顾好母亲,但不能采取过激行为。
  经过王博的多次劝导,最后一次“回访”的氛围明显轻松起来。刘明考虑到其他三兄妹依然定期给母亲赡养费,主动向三兄妹各转了2万元的房屋折价补偿款。嫌隙抚平了,纠纷的火苗熄灭了,兄妹之间的亲情又回来了。张家湾法庭针对涉家事、涉民生等特殊案件,“判后观察团”及时“上阵”,定期“回头看”,有效杜绝衍生诉讼,实现矛盾纠纷实质化解。
  张家湾法庭庭长孟强表示,司法不能一判了之,“一纸判决并非终点,‘判后观察团’秉持如我在诉,让胜诉权益快速兑现,让对立双方真正息诉服判,有效破解‘程序终结而纠纷未了’的难题,让公平正义的答卷更具司法温度。”
  文/王鹏 通讯员 王嘉毅
  图/北京市通州区人民法院
 


[供稿单位:]   [责任编辑:王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