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首页推荐列表

司法护航民企发展:北京金融法院携手市工商联共建“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室” 三年解纷标的额超三百亿

本站发表时间:[2025-09-15] 来源:法治日报 作者:
  9月14日,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上,北京金融法院与北京市工商业联合会联合发布12个优化营商环境典型案例,引发广泛关注。这些案例的实践源头,正是双方携手打造的“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室”——这个以“修复信用、稳预期、促发展”为核心的“司法+市场”协同解纷平台,不仅入选北京市首批营商环境改革创新案例,更跻身2025年服贸会金融服务专题“北京服务”案例,为金融领域营商环境优化提供了可复制的“北京方案”。
  截至2025年8月,工作室已交出亮眼成绩单:累计办理案件212件,标的总额达311亿元,192亿元已履行到位;助力50余家困境民营企业重焕生机,保障10余万职工就业岗位稳定,维护230余万投资者合法权益。
  回溯机制源头,2022年7月,北京金融法院与北京市工商联聚焦民营企业发展痛点,共同设立“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室”。成立之初,便突破传统解纷框架,引入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领域行业专家担任调解员,探索出“活封活扣+企业自救+精准评估+投融资他救”的特色路径——既避免“一封了之”影响企业正常运营,又通过专业评估为企业链接外部资源,让司法保护兼具力度与温度。
  2024年4月,北京金融法院与北京市工商联进一步深化合作,推动工作室机制升级至2.0版:扩容专家库、联合揭牌“民营企业产权保护中心”,将协同范围从“执行”环节延伸至“立案、审判、执行、破产”全流程。专业调研团队的组建,更推动机制从“个案解纷”向“规则供给”跨越,通过总结类案规律完善制度,持续提升治理效能。
  此次发布的12个典型案例中,不同行业的破局实践生动鲜活。文旅企业遇困时,工作室结合行业周期给予宽限期,在假期前促成调解,有效缓解企业现金流压力;新能源企业面临债务危机,行业专家介入解读市场前景,最终促成还款展期与额度下调,配套的电费收益权质押与账户监管,实现债权安全与企业存续的平衡。
  科技小微企业的“梯度解封”方案尤为精细:“分期还款+基本账户梯度解封”模式下,企业每偿还一期款项,便有一个账户解除冻结,既提升企业还款动力,也增强债权人信心。光伏产业案例中,“活封”电站保障正常发电的同时,工作室引入战略投资者,仅3个月便帮助债权人全额收回债权,守住产业链核心节点。
  成绩背后,是北京金融法院与北京市工商联协同机制的鲜明特色与价值。在司法与市场的良性互动中,法院搭建平台、工商联链接企业资源、工作室聚焦信用修复,三方联动实现“债权实现”与“企业重生”双赢;调解、和解、保全、判决等工具的“刚柔相济”,让每起案件都能“因案施策”,最终达成“案结事了人和”的效果。
  目前,该机制已填补世界银行营商环境评价中“破产前程序”子指标空白。未来,北京金融法院与北京市工商联将继续深化合作,完善工作室“立审执破一体化”效能,为首都高质量发展筑牢金融司法保障屏障。 


[供稿单位:]   [责任编辑:王珮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