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9日,北京市石景山区人民法院召开“法治护航民营经济发展典型案例”新闻发布会,此次发布会聚焦民营企业发展中的痛点难点问题,通过发布典型案例、解读司法意义,为民营企业提供清晰的法律指引,以法律之力激发民营经济市场活力。
石景山法院党组成员、副院长高雪林介绍,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数字经济成为驱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民营企业在经营中面临的侵权行为更加多元、隐蔽。
在某电子地图软件公司诉李某商业诋毁纠纷一案中,该案被告通过自媒体账号发布诋毁言论,法院准确认定该行为构成商业诋毁,引导自媒体规范网络言行,提示平台经营者肩负审查监管责任。针对部分民营企业存在的“小权力、大腐败”问题,赵某职务侵占罪一案具有极强的警示意义,对民营企业从业人员廉洁自律起到规范引领作用。在用工关系领域,刘某“无故旷工”一案则为民营企业规范用工管理提供了明确指引。该案中,劳动者无正当理由拒绝公司出差安排,法院对企业据此解除劳动关系的行为予以支持,维护民营企业用工正常管理秩序。
发布会上,石景山法院审管办(研究室)副主任马玥通报了五起典型案例,并解读了案件带来的司法意义。针对媒体提出的民营企业内部腐败治理相关问题,承办法官刘昌昌给出了系统性建议。
刘昌昌表示,民营企业内部腐败问题的治理既需要司法机关依法严厉打击,又需要企业自身构建严密的制度体系。要针对企业自身岗位设置情况,建立健全企业内部有效的反腐防腐体系,强化对关键岗位、重点岗位的监督力度;要提高廉洁防控的能力,利用制度切断权力寻租路径;定期进行专项审计,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构建防控平台,做好预警措施;要加强企业廉洁文化建设,定期开展全员警示教育,强化企业人员的法治教育,在思想源头防范和治理腐败。
此次新闻发布会的召开,是石景山法院充分发挥司法审判职能、护航民营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未来,石景山法院将持续聚焦民营企业发展需求,通过发布典型案例、优化司法服务等方式,不断完善民营经济司法保护机制,为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加坚实的法治保障。
文/董振杰 图/北京市石景山区人民法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