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首页推荐列表

法治日报|北京房山综治中心凝聚各方力量跑出

调解“加速度”

本站发表时间:[2025-11-13] 来源:法治日报-法治网 作者:
  “如果我的当事人不送锦旗,我自己也要做一面送给您!”代理律师的这句话,道出了一场维权之路的艰辛与欣慰。从2021年到2025年,从劳动仲裁到法院审理,从确认劳动关系到完成工伤认定,职工张某的维权之路一波三折。这起横跨北京、山东、江苏三地的工伤维权案件,在房山区综治中心专业高效的统筹下,通过凝聚司法、人社等多部门的调解合力,仅用七天时间,便圆满化解。
  2021年6月,张某跟随包工头在房山区某工地从事水电安装工作,同年8月施工时不慎受伤。病愈后,张某要求与总包单位确认劳动关系。虽经仲裁及法院一审、二审判决,均认定双方存在劳动关系,但企业始终以“人不是我们招的,活儿已经包给包工头”为由拒不履行。
  2023年3月,张某被认定为工伤十级伤残。企业不服,再次向房山法院提起诉讼,法院最终驳回其诉求。赢了官司却得不到赔偿,张某不得不开始新一轮诉讼。四年间,案件几经周折,赔偿却始终没有着落。
  2025年9月,张某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前来房山区综治中心求助,工单随即被分派至经验丰富的丁俊宏劳动纠纷调解工作室。调解员发现,尽管案件事实清晰,但双方积怨已久。企业负责人态度坚决:“这纠纷你们调解不了,官司打了几年,没有一次调解成功!”首次沟通便遇到阻碍,但调解员并未退缩,而是从法律、情理、企业责任等多个角度,耐心细致地与企业沟通,逐步消除了企业的抵触情绪,最终同意调解。
  鉴于企业与当事人分处江苏、山东两地,调解员以一通通电话作为桥梁,开启了线上跨省调解。在双方就赔偿金额达成共识后,支付时间又成为新的争议焦点。张某要求立即支付,企业则表示资金紧张,需等待工程款到账。调解再次陷入僵局。
  关键时刻,房山区综治中心充分发挥统筹作用,召开协调会研究分析化解措施,联动区法院和区人社局同步介入。法官向企业阐明拒不履行判决的法律后果,并向张某解释司法确认的效力与优势。与此同时,区人社局也从工伤保险政策、法律责任、社会义务等方面进行释法明理,为企业指明合法合规解决路径。
  经过多轮电话沟通,这套多方联动的“组合拳”最终促成双方互谅互让,达成一致,同意由企业分两期支付17万元赔偿款。目前,首笔8.5万元已如期支付到位。
  这是房山区综治中心作为“一站式”平台推动矛盾实质化解的生动缩影,通过统筹各部门协同作战、联动发力,成功将多年的问题清单转化为和解方案,找到了案结事了人和的最优路径,实现了“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地”的承诺。
  下一步,房山区综治中心将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持续优化多元联动化解机制,确保群众的每一项诉求都有人办理、每一项诉求都依法推进,为区域高质量发展营造更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供稿单位:]   [责任编辑:王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