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6”国际禁毒日在即,6月24日,北京海淀法院召开新闻发布会,向社会发布《近十年海淀区小宗毒品犯罪案件情况》。该院以2006年至2016年(截至2016年6月20日)审结的全部毒品犯罪案件为素材,对十年间海淀区毒品犯罪出现的新情况与新问题进行调研,并针对其中变化的原因进行剖析,进而提出应对策略与建议。
毒品以冰毒、海洛因为主 交易地点呈多样化趋势
据海淀法院刑一庭副庭长王冲介绍,十年间,该院辖区的毒品犯罪案件总数和涉案人数在前期平稳低发,“奥运”前后迅猛飙升;后又平稳回落。
值得注意的是,2016年上半年毒品案件数量呈下降趋势。相较去年同期,毒品案件总数下降41.0%,涉案人数下降38.7%。
“这表明在各级司法机关的严厉打击,各有关部门综合治理以及人民法院的依法严惩下,毒品犯罪发展蔓延的态势得到一定程度的遏制。但形势依然严峻。”王冲表示。
同时,案件涉及的毒品类型以冰毒及海洛因为主,呈多样化趋势,其中,冰毒涉案比例已经占据八成。除海洛因、冰毒、大麻外,新类型、混合型毒品如氯胺酮(俗称“k粉”)、二亚甲基双氧安非他命(俗称“摇头丸”)、甲基苯丙胺片剂(俗称“麻古”)等多种新型毒品也屡见不鲜。
毒品案件交易地点也在由酒吧等传统重灾区逐渐向公园、地铁站、住宅小区等等人群密集但相对隐蔽的公共场所转移,甚至有在中小学等青少年活动场所交易的情况,且呈现跨区贩毒现象。
女性涉毒问题日益突出 贩卖毒品成涉毒犯罪中的第一大户
海淀法院在调研中还发现,女性涉毒问题日益突出;公司职员、在校学生等具有较高学历的人员涉毒的情况近年也频繁出现,且有上升趋势。
其中,女性涉毒案件占比约两成,远远高于其他类型犯罪中女性所占比例。统计显示,在娱乐场所担任服务人员或有过卖淫经历的少女等吸食毒品的数量明显增多。
并且,2010年以来,涉毒犯罪人群中出现了数名公司职员甚至管理者,且不乏知名国企、事业单位人员,此类人员大多涉及新型毒品犯罪;涉案人员的总体年龄也出现年轻化趋向,青少年涉毒形势严峻,存在群体性吸毒和传播迅速的特征。
另外,贩卖毒品是涉毒犯罪中的第一大户,占比90%以上。这说明,贩卖毒品案件的变化情况直接影响涉毒案件的整体动向,也反映着整个毒品犯罪的基本态势。
值得注意的是,近年容留他人吸毒犯罪案件的数量和比率增长明显。现已远远超过非法持有毒品犯罪,成为仅次于贩卖毒品的第二大类毒品犯罪案件。
此外,容留多人次吸毒的案件也明显增多,甚至伴随有聚众吸毒后集体淫乱的“群交群吸”等严重情况。
调研还发现,受群众举报破获的毒品案件占比较高。根据公安机关的破案报告等证据材料,由群众举报而抓获毒品犯罪分子的比例超过九成。
这一现象说明,在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坚强领导下,本市禁毒宣传教育取得良好效果,人民群众自觉抵制毒品的意识和能力不断提高,勇于同毒品犯罪作斗争,群众举报成为侦破毒品案件的利器与打击毒品犯罪的重要手段。
新型毒品发展速度快、渗透面广 成为案件增长的源头性因素
海淀法院经调研分析得出,引发毒品犯罪案件呈现出上述变化情况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中,以冰毒为首的新型毒品发展速度快、渗透面广、来源多元化是毒品案件迅速增长的源头性因素。而毒品需求量的增多是毒品案件增长的主要动因。
并且,一些生活压力大、工作节奏快的人将毒品当成逃避现实的依赖品。不良的娱乐消费文化和价值观、道德观的缺失滋生和加速了毒品传播。
另外,禁毒宣传和教育仍有盲区,仍有部分人群对毒品以及毒品犯罪的严重性认识不够,抵抗毒品的意识不强,容易被毒品侵害或涉足毒品犯罪。特别是青少年对许多新型毒品存在好奇心理和认识错误。
建议:推进禁毒教育、宣传工作 开拓就业渠道和创业途径
针对毒品犯罪的变化趋势及原因,结合司法实践,海淀法院提出,要严厉打击毒枭、职业毒犯、累犯、毒品再犯(尤其是曾因实施严重暴力犯罪被判刑的累犯、刑满释放后短期内又实施毒品犯罪的再犯)等主观恶性深、人身危险性大的毒品犯罪分子;对于罪行较轻,或者具有从犯、自首、立功、初犯等法定、酌定从宽处罚情节的毒品犯罪分子,根据罪刑相适应原则,依法给予从宽处罚,以分化瓦解毒品犯罪分子,预防和减少毒品犯罪。
同时,要发挥司法能动性,充分利用审判资源优势,向社会公众介绍毒品案件审判情况,公布毒品犯罪典型案例,通过庭审直播、公开宣判等多种形式,推进禁毒教育、宣传工作的针对性与实效性。澄清部分群众对毒品犯罪危害及后果的模糊认识,加强新型毒品、新毒品犯罪类型的介绍,宣传禁毒法律规定,提高民众与毒品犯罪断绝关系或作斗争的自觉性。
并且,要继续强化综合治理的监管思路,提升对毒品变化局势的预警和掌控能力。特别要注意对社区戒毒康复类药品的的监管工作。对娱乐场所开展不定期的“明察暗访”或“突击抽查”活动,加强对房屋租赁活动的管理和监控,给予犯罪分子常态的威慑力。
此外,要开拓就业渠道和创业途径,加强无业人员的就业技术培训。用人单位应关心工作人员生活和思想状况,解决员工现实困难,为员工营造和谐、愉快的工作环境和氛围,防止职员因压力过重无法缓解或受到挫折自暴自弃而涉足毒品。
“海淀法院通过发布调研报告、公开审理及发布相关典型案例,希望在向社会介绍相关案件审理情况的同时,就毒品的危害性再次向民众敲响警钟,呼吁全社会共同抵制毒品,共同营造无毒的社会环境。” 王冲副庭长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