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图片库 > 法治

北京平谷检察院多举措帮扶附条件不起诉未成年人

本站发表时间:[2016-07-02 ] 来源: 首都政法综治网 作者: 张利歌

对涉罪未成年人进行考察帮教,是未成年人附条件不起诉的重要内容,也是帮助涉罪未成年人回归社会的有效途径与方式。7月1日,北京市平谷区人民检察院针对去年年底对涉嫌聚众斗殴罪的12名涉罪未成年人宣布附条件不起诉决定后的考察帮教效果进行通报,12人在六个月的考验期内表现良好,最终对其宣布不起诉决定。目前,12名帮教对象均进入正常的学习、工作状态。据悉,该案也是全市一次性作出附条件不起诉决定人数最多的案件。

据了解,2015年8月13日,因琐事发生口角,18岁高中生李某(女)伙同他人与17岁王某等12人在公园相约见面时,发生肢体冲突,造成王某、张某等3人轻微伤。最终,李某、王某等人以涉嫌聚众斗殴罪被警方移送到检察院审查起诉。经过调查审理,北京平谷检察院认为该起案件符合附条件不起诉条件,于12月25日向12位涉罪未成年人宣布附条件不起诉决定。

在6个月的考验期内,平谷检察院成立“检察人员考察帮教团”,与案件承办人、监护人、观护人员组成考察帮教小组,共同开展考察帮教工作。另外,建立“新起点扬帆观护基地平谷分站”,让12名涉罪未成年人在管护基地内参加劳动,帮助他们融入健康的生活。为了最大限度满足未成年人维权法律服务需求,该检察院还成立“未成年人维律师服务团”,服务团律师全程参与涉罪未成年人附条件不起诉的考察帮教工作,全力保障涉罪未成年人的法律权益。

“考察帮教绝不是单纯的组织活动。如何让涉罪未成年人从内心深处认识犯罪行为、认同帮扶工作是重中之重。”平谷检察院相关负责人说。

在考察帮教期间,该检察院定期召开帮教检察官会议,定期沟通个案帮教情况。同时,还组织开展各类帮教活动,组织12名帮教对象参加庭审、参加实践活动等。在开学前夕,各帮教检察官分别召集承办人、家长、帮教对象开展中期座谈会,总结前段考察帮教情况及表现,对帮教对象指出缺点与不足,并提出下一步改进的方向。

“得知未成年人发生车祸意外后,前往医院进行慰问;多次协调公安机关将未成年人张某的苹果手机进行发还;春节前夕,批准沈某某在其母亲的陪同下回内蒙探亲。”该负责人表示,这些举措使两个孩子感受到检察机关的人性办案,更加积极配合帮教工作。

针对部分涉罪未成年人出现的心理问题,该检察院依托“青春园地”活动基地开展“一对一”心理疏导活动。“青春园地”分为“心灵驿站”、“ 阳光地带”、“ 释放空间”三个区域,分别开展心理测试与评估、心理疏导与治疗、心理宣泄与自醒。通过专业心理测试,确定涉罪未成年人及被害人存在的具体心理问题,依据心理测试数据建立个案追踪心理档案,对每名进行心理疏导的未成年人单独备案、建档,制定干预和矫正不良行为的个性化矫正方案,矫正不良心理障碍,化解负面情绪,消除抵触情绪和对抗心理,引导未成年人养成积极乐观向上的心态。

同时,结合办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该检察院还通过检察建议、检察官担任法治副校长等形式,积极开展法治进校园、普法进社区等活动,延伸未检工作社会效果。针对办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中发现的问题,多次制发检察建议,分析发案原因,提出整改建议,并有关职能部门和单位共同研究整改措施。

“我们帮教的青少年都在不同程度上有了较大改进。从起初的抗拒、沉默,甚至不屑,到现在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愿意面对、愿意承担、愿意沟通、愿意分享,这都是很大的进步。”参与考察帮教团的检察官雷晓彤说,经过考察帮教团的综合评估,最终对12名帮教对象做出不起诉决定。

一名帮教对象说:“通过这样的帮扶教育,今后我一定不会再触碰到法律的红线,会以实际的行动去回馈社会。”

目前,12名帮教对象均进入正常的学习、工作状态,9人在校读书,另外3人均有稳定的工作。每周定期向检察官汇报一周情况,每月上交书面思想汇报。


[供稿单位: 首都政法综治网 ]   [责任编辑: 任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