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司打到了执行阶段,往往也是矛盾最为深重对立之时。曾经的积怨,经过对簿公堂的二次“发酵”,再碰上一方拒不履行判决,让当事人愤怒、无奈、失望等各种负面情绪不断累积。西城法院将人民调解引入执行工作,组织调解人员宣传法律知识,化解双方矛盾,破解执行难题,让看似冷冰冰的法院执行凸显温情。
调解人员驻守执行局
西城区半步桥街52号的一栋五层小楼是西城法院执行局的所在地。这里是法院处理矛盾纠纷的最后一道、也是工作最难的一道关口。
昨天上午,执行局一层的会议室里,三拨当事人分坐会议桌的三个角,拿着判决文书咨询执行事宜。陆续有人进来排队等着咨询。接待他们的不是执行法官,而是三位调解人员,王波就是其中一位。
其中一位小伙子的父亲经法院判决,获得了老辈三分之一的遗产份额,可判决生效后,小伙子的父亲就去世了。小伙子想替父申请执行,没得到批准,不知该怎么办。
王波接过判决书仔细阅读,认真聆听咨询人的介绍,很快弄清了事情的来龙去脉。“这涉及到再一次继承的问题,按理说应该走一遭诉讼程序,但是诉讼的话耗时费力,我帮你联系调解室吧,和另外两个继承人达成调解协议,问题很快就能解决。”
紧接着,王波一个电话打给西城法院调解室,说明情况,安排当事人去和调解员对接。然后又审查了一遍咨询人的各种证明材料,清清楚楚地交代了一遍继承的步骤。
只用了半个小时的时间,咨询人很满意地走了。
从去年3月开始,西城法院执行局组织调解人员参与执行工作,每个工作日都安排二至三人驻守执行局。西城法院执行局局长周艳华告诉记者,这些调解人员一方面是在执行立案阶段,帮助梳理立案手续材料,并进行法治宣传,让申请人对法院执行有正确的理解;另一项工作是在探视权、抚养费、赡养费等家事案件以及小标的债权债务纠纷、人身赔偿纠纷,以及一些特殊类型的执行案件中开展调解工作。可以说,这些调解人员是执行法官的好帮手,打破执行僵局的“救火队员”。
说老百姓的理儿更易被接受
调解员刘和霞说:“我们不是法官,说的不是法言法语,就是老百姓的理儿。对于当事人不合理不合法的行为和想法,我们甚至可以像邻居街坊一样,嗔怪他们两句,甚至‘命令’他们改正,他们听着反而受用。”
80多岁李老太太和老伴儿是半路夫妻,俩人结婚时,老伴儿就把自己的三间私房做了分割,两个儿子一人一间,剩下一间自住,并约定他去世后,这间房就给李老太太养老。
后来,老爷子另外承租的公房拆迁,分了一套3居室,一套一居室。没等住上新房,老爷子就去世了。一个年迈的继母,两个继子,再加上几处市中心的房产,矛盾也就来了。
经过前期社区调委会的调解,李老太太放弃了两套楼房的继承权,只保留了一间平房的产权。三居室归没有工作的小儿子所有,老太太享受居住权,一居室给了大儿子。两个继子每人每月给老人1000元赡养费。
随后,老太太将平房卖了300多万,带着巨款和老二一家搬进了三居室。因为继子们不给赡养费,老太太向法院申请执行。
“房子都是我爸的,她平白得了一间房,赚了几百万,还想让我们给钱?没钱!”两个继子别提多横了。
“一家人今后还得一起生活,真要是强制执行把人拘上几天,撕破了脸今后谁给老太太养老啊?”刘和霞说,这样的案子最好就是劝和,让老人与继子和平共处,度过余生。
她先给两个儿子把利害关系讲明,当初确定的赡养费是各方都同意的,也经过了司法确认。不履行裁判文书的义务可以拘留,还可以列入失信人员名单,不管干什么都受影响。
接着,她讲起情理:“不管怎么说,老太太当初放弃了楼房的继承权,你们都得了利益,怎么着也应该养她。老爷子为什么留给她一间房?就是怕她受委屈。”她转过头又给小儿媳妇做工作:“她多大岁数了,你们忍着点,她要上外面嚷嚷,说你们不孝顺,传出去对你们名声也不好不是?”
哥儿俩一阵嘀咕之后吐了口儿:“那给吧。”“什么时候给?”刘和霞紧跟着说:“我定个时间,5天之内拿来吧。”结果,第二天,哥儿俩就把钱打给法院了。
刘和霞深知,维护家庭关系得两边换位思考,各自退让。教育了两个继子,也得让老太太明白人情世故。她一副老街坊似的口吻“点拨”李老太太:“你几百万拿着,比人家还有钱,还住着人家的房子,他们不生气才怪呢,你也得想法子和他们缓和关系……”
过了段日子,刘和霞又给李老太太打电话回访,老人挺高兴,说自己刚给儿媳妇买了些东西,现在关系好多了。“这就对了,你也哄哄人家,大家和和气气你过着也顺心啊。”
探视权纠纷调解成功率高
在各类执行案件中,探视权的执行一直是个难题。不过,在这些能说会道的调解人员的努力下,探视权执行调解成功率很高。
在一起探望权执行纠纷中,女方说,前夫不给抚养费,不给钱就不让看孩子;男方说不让看凭什么给抚养费?干了十几年调解的刘和霞一边告诉孩子妈妈拒不履行裁判文书的法律后果,一边花了两个小时的时间,一个字一个字给她写了一封长信:“孩子是爸的骨头,娘的肉,父母都应该从爱护孩子的角度考虑,不应该拿孩子当砝码。你现在不让孩子见父亲,今后她长大了自己也会去见,见了也不会告诉你,不会跟你说心里话……”很快,孩子妈妈就回复说“信收到了,谢谢您。”没过几天,孩子妈妈终于吐口,让前夫探视孩子。
刘和霞把双方约到孩子家楼下的小花园见面,还家人一样,一遍遍叮嘱男方,得给孩子买点礼物。探视当天,刘和霞全程陪同,还让孩子拉着爸爸妈妈的手,给他们一起照了个相。见面之后,刘和霞就盯着孩子爸爸把抚养费交到了法院,终于解开了双方的死扣。
这是破解执行难的好方式
目前,西城法院执行局有近20名调解人员,他们大多数是机关企事业单位的退休人员。执行调解让他们发现了自己的潜能和价值。他们说,“看到当事人解开了心结,缓和了关系,就觉得特别有成就感。”
据统计,调解人员至今已经成功调处近100件执行案件。有的案子申请人刚来咨询,还没立案,调解人员帮着做做双方工作,对方就自动履行了;有的赡养费案件的被执行人不仅如数给了钱,经过说服教育,为了修复亲情缓和关系还多给了老人一些钱;有的抚养费案件反复申请执行,经过调解,被执行人愿意自动履行,避免今后反复申请执行。
周艳华局长告诉记者,“调解人员参与执行工作,一方面节约了法官的时间,一方面化解矛盾,促成被执行人自觉履行,使我们的执行工作有力度,有温度。”周艳华局长表示,这是破解执行难、维护社会和谐的有效方式。 (文中涉案当事人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