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图片库 > 社会

北京延庆:长城脚下共度“红色清明”

本站发表时间:[2018-03-31 ] 来源: 首都政法综治网 作者: 于平平

清明节不仅是扫墓祭祖的节日,更是缅怀革命先烈、传承红色文化基因的节日。今年清明节期间,北京市积极组织开展了“铭记·2018清明祭英烈”主题宣传教育活动。延庆作为革命老区,近年来,高度重视烈士褒扬工作,实现了烈士纪念设施抢救修缮全覆盖和清明祭扫全覆盖。今年清明节,延庆区以“红色清明”为主题,开展“红色纪念”“红色祭扫”“红色咏颂”“红色故事”四个主题活动。

延庆区烈士纪念墙让2165名烈士英魂永驻

3月30日清晨,长城脚下的八达岭烈士陵园内,150名八达岭镇中小学生胸前佩戴小百花,站在烈士纪念墙前,向延庆籍和在延庆牺牲的2165名烈士献花篮。

延庆区烈士纪念墙伫立在八达岭烈士陵园的苍松翠柏间,长6米、高3米,2165名烈士的名字整齐有序地排列在整面烈士墙上,包括1618名《延庆区烈士英名录》在册烈士和547名不在册但在零散烈士纪念设施上有记载的烈士,实现了延庆籍和在延庆牺牲烈士的全覆盖。

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延庆在纪念碑、纪念墙上留下英名的烈士共有1013名,还有1152名烈士只有档案记载,没有任何实体纪念形式。而且,2165名烈士中有详细安葬地的仅有272名,还有1893名烈士安葬地不详,有的长眠在抗美援朝战争异国的战场上,有的迫于战争的紧急形势没有留下安葬的线索。

“为国家和社会做出过突出贡献的人,历史和人民都不会忘记他。”延庆区民政相关负责人表示,“我们一条线索都不会放弃,一个名字都不落下,把延庆籍和在延庆牺牲的烈士英雄全都镌刻到烈士纪念墙上,就是为了弥补现有烈士纪念设施纪念范围的不足,让那些只有档案记载却不知安葬在何处的烈士都能够‘回家’,让他们英魂永驻。”

1.3万名中小学生为全区717名烈士扫墓

据了解,今年清明节,区民政局在延续以往烈士祭扫全覆盖外,联合区教委开展祭扫英烈活动,将祭扫主力军扩展至全区中小学生。将组织1.3万名中小学生奔赴全区22处烈士纪念设施,为长眠的717名烈士扫墓、培土、敬献花篮,缅怀先烈。

同时,活动新增了工作人员讲述烈士陵园修建史和烈士故事环节,让生长在和平年代的孩子们,聆听和他们来自同一个村、镇,战斗在他们从小生活土地上的烈士故事,激发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怀。

第二届清明诗会在即 传承红色基因

延庆第二届清明诗会清明节当天在平北抗日烈士纪念园举行。诗会分为家音、国颂和情愫三个篇章。通过朗诵抗战家书、讲述抗战故事、唱响抗战歌曲等艺术形式,回望那段峥嵘岁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铭记光辉历史,传承红色基因。

与第一届不同,今年融入了家书的诵读环节,在烽火岁月书写的“家书”,展示了这一时期人们的精神风貌和心路历程。随着一封封直指心灵的家书,去触摸一段段血与火的历史,感悟前辈们英勇无所畏惧的家国情怀。

八达岭陵园讲名人故事 抒家国情怀

活动当天,记者一行人同时来到了八达岭陵园,在八达岭陵园安葬的万余位逝者中,有数十名都是为共和国做出过突出贡献的杰出人物,有老劳模张秉贵,有开国将军李中权,还有伟大的科学家杨承宗。

相关负责人表示,清明节前夕,八达岭陵园以“共和国之辉”“ 科技兴国”“教书育人”等为主题,通过展架的形式讲述了几位先辈的动人故事,把清明文化和家国情怀完美地结合到一起,将陵园打造成一座温情的人文花园,让这些历史名人的爱国情怀在陵园内流淌,传承,教育后人。

“我们将把清明烈士祭扫全覆盖做成一个品牌,形成制度固话,今年组织小学生,明年可能组织全区志愿者,让更多的人参与烈士祭扫,让无名烈士的事迹和精神永存。”延庆区民政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供稿单位: ]   [责任编辑: 丁彧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