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庭审 > 执行时刻

每年25%案件“执行不能” 密云法院引入第三方救助机制

本站发表时间:[2018-07-05] 来源:首都政法综治网 作者:于平平

7月5日上午,北京市密云区人民法院举行第三方执行救助机制合作签约仪式,通过引入第三方救助机构参与司法救助,化解部分“执行不能”案件,积极回应人民群众的关切,切实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

据介绍,密云法院每年有25%以上的案件属于“执行不能”案件。“执行不能”案件是指被执行人丧失履行能力,客观上无法执行的案件。“执行不能”案件虽然形式上表现为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权利义务未能最终实现,但其本质上属于当事人面临的商业风险、交易风险和法律风险。

密云法院党组成员、政治处主任周凤兴表示,经该院调研发现,此类引发执行信访比例高,耗费司法资源比重高,群众满意度低。尤其在涉及刑事附带民事赔偿案件、人身损害赔偿类民事侵权案件、追索赡养费、扶养费、抚育费案件,申请执行人本身生活困难,案件的“执行不能”,会使其陷入更深的困境,不仅诱发执行信访,还会产生新的社会不安定因素。

为此,该院在通过司法救助对“执行不能”案件申请执行人加以帮扶的基础上,充分拓宽社会救助渠道,积极引入第三方救助机构等参与到对困难申请执行人的救助中来,建立财政拨款、社会慈善资金互助互补的联动救助机制,形成多元化的执行救助模式。

密云法院副院长陈兴介绍,相较于传统司法救助,第三方执行救助所提供的帮扶手段更为广泛,针对不同的帮扶对象可采取提供救助金、日常生活照料、免费技能培训等多种多样的救助方式,可以准确解决被救助人的生活困难。

据悉,该项举措从今年4月开始试行,成功帮扶首例12岁贫困申请执行人。截止目前,已有包括中国红十字基金会等多家机构有意参与密云法院第三方执行救助机制。


[供稿单位:]   [责任编辑:吴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