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 > 博览 > 视野

日本应对地震的相关法律

本站发表时间:[2020-06-04] 来源:北京法院网 作者:

  日本是地震频繁发生的地带,每年平均有感地震1000次,仅东京的有感地震年均约40次。世界上每5次地震中就有1次发生在日本周边。从1994年到2003年,全世界共发生过960次6级以上地震,其中的220次即22.9%发生在日本。对于地震发生,尽管日本目前还无法准确预报,但监测地震是多方投入、不惜成本的。日本防灾科学技术研究所,是隶属文部科学省的国立科研机构。该研究所共设立的监测网包括三级2000多个点,实现了地震监测网络化。

  为及时有效应对地震灾害,日本不断完善法律和相关机制。1961年,制定了《灾害对策基本法》,执行预防、应急、恢复重建相结合的综合防灾政策,形成中央和地方政府为主体、民间和家庭参与的防灾体制。防灾纳入国家综合开发规划。1974年,设立国土厅,主管国土开发和防灾。1978年12月,实施《大规模地震对策特别措施法》,主要内容有:根据大规模地震相关信息,总理大臣发布紧急宣言,指定“地震防灾对策强化地区”,指示地方政府采取紧急措施,努力减轻地震灾害等。接着又制定了《在地震防灾对策强化区域与地震对策紧急整备事业相关的国家财政上的特别措置法》简称《地震财特法》以及《地震防灾对策特别措置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规。1998年,设立“内阁危机管理监”,在首相官邸设国家危机管理中心,首相是国家危机管理的最高指挥官。除了这些与整体防震救灾工作相关的法律,日本还专门就一些发生地震的可能性较大的地区制订了特定的法律,如《关于推进东南海•南海地震防灾对策的特别措置法》以及《关于推进日本海沟•千岛海沟周边海沟型体针防灾对策的特别措置法》等。

  此外,日本《建筑基准法》规定,日本的高层建筑必须能够抵御里氏7级以上的强烈地震。一个建筑工程为获得开工许可,除了设计、施工图纸等文件外,还必须提交建筑抗震报告书。这一报告书主要内容是,根据地震的不同强度,计算不同的建筑结构在地震中的受力大小,进而确定建筑的梁柱位置、承重以及施工中钢筋、混凝土的规格和配比。法律还规定,只有一级建筑师以上的人才能有资格编制抗震报告书,而且,报告书中的相关计算必须要使用国土交通省认可的专用程序。普通的一个8、9层公寓楼,其抗震报告书动辄厚达两三百页。建筑抗震报告书必须经过相关部门或人员的检查,确认无误后才能开工。


[供稿单位:]   [责任编辑:于平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