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道里有的老人没有儿女,没了老伴,有的老人年事已高身患重病或患有精神疾病无人监护,如何让他们老有所养?街道社区可以成为老年人的监护场所吗?”5月14日,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法院家事审判庭的法官来到月坛街道,针对群众最关心的问题,围绕老年人监护权确认与变更为辖区居民开展普法讲座。这也标志着西城法院“我为群众办实事”普法直通车系列活动正式启动。
自党史学习教育和政法队伍教育整顿以来,西城法院将“我为群众办实事”摆在重要位置,通过征求意见座谈会、12368诉讼服务热线和“西城家园”APP等渠道征集意见建议,了解群众需求,认真研究出台《实施方案》,发布“我为群众办实事”10项便民利民举措和诉讼事项“一站办、一次办、指尖办”10条承诺。
5月18日,李晗法官来到什刹海街道,开展以“劳动法律常识及调解思路”为主题的精准普法讲座;
5月19日,田晓昕法官作为青年普法志愿者代表,开展题为《以红墙意识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案例解读民法典如何彰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讲座;
5月21日,徐澜涛法官根据牛街街道的普法需求,开展以“新形势下以法治思维引导物业服务治理”为主题的精准普法讲座;
5月25日,林涛法官为金融街街道居民开展“生活中您应知的侵权纠纷法律常识”为主题的精准普法讲座。
据了解,2021年以来,西城法院依托“诉源治理直通车”工作机制收集群众各类普法需求2000余条。经分析,婚姻家事类普法需求占比最高,占全部需求的62%,其中房产继承及老年人监护等问题占比最高;劳动争议类普法需求占比18%,侵权纠纷类普法需求占比14%。法院积极响应群众需求,探索大数据“群众需求研判-普法精准供给”路径,提供线上线下个性化、定制化普法产品,为辖区街道提供“普法菜单”,组织法官就群众关心关注的问题开展系列普法活动,将实现全区15个街道全覆盖。
社区居民在接受采访时对小编说:“以前总觉得去法院是个麻烦事儿,我们既不太懂法律,也不懂如何准备材料,通过聆听普法课程,近距离和法官接触,我们对法院诉讼服务多了一份了解,也有了用法律维权的底气。”西城法院的普法直通车系列活动获得了社区工作人员、人民调解员和居民的广泛好评,大家纷纷表示法官走进街道,与群众面对面交流,点对点解决难点问题,这种普法形式非常有效果。下一步,西城法院将进一步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言必行、行必果,以更加务实的举措、扎实的作风,把承诺事项做实做细、做得更好,切实增强人民群众司法获得感和满意度,以优异成绩庆祝建党100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