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 > 光影 > 悦读

“赶考”72年,这个派出所“红”得不一般!

本站发表时间:[2021-07-22] 来源:正警事儿微信公众号 作者:
  72年前,近距离守护党中央181天;
  72年后,4座大型公园、11处革命教育场所,慕名而来的游客日均十万加。
  从党中央驻地到热门旅游区,再到红色打卡地,72年光阴,面对不同时代给出的考卷,这个派出所如何应答?
  01“赶考”中诞生
  时光回溯到72年前,1949年3月23日上午,河北西柏坡,中共中央动身前往北平。临走前,毛泽东同志意味深长地说:“今天是进京赶考的日子。”
  1949年3月25日,毛泽东等中央领导同志率领中共中央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进驻香山,毛泽东同志进住双清别墅。从此,香山成为新中国成立前夕党中央的所在地。
  在双清别墅的181天,毛泽东同志领导全党运筹帷幄,指挥渡江战役;会见众多民主人士,筹备新的政治协商会议,共商新中国建国大计;酝酿开国大典的大小事务……
  而在双清别墅周边,新中国第一代警察,正枕戈待旦,为中国共产党顺利完成“赶考”第一站保驾护航。
  在他们中间,就有来自“第一派出所”的警察们。
  “第一派出所”,正式名称为香山检查站,是北平市公安局为保卫党中央的绝对安全,专门在郊五分局设置的单位。
  1949年10月1日这一天,“第一派出所”的全体成员激动不已,他们在各自的岗位上见证着这一历史时刻。
  他们早已不在乎那181天是怎样走过来的,也早已不记得在铲除周边敌特势力过程中又面对过怎样的困境和危险,他们只知道:自己作为新中国建立前夕的亲历者和参与者,是多么的光荣!
  他们,完成了这一次“大考”!
  02迎接新“考卷”
  1952年9月,西郊分局更名为北京市公安局海淀分局,“第一派出所”也正式更名为北京市公安局海淀分局香山派出所。
  此时的党中央办公地早已进驻中南海,但是对于香山派出所的民警们来说,“赶考”仍在继续:践行好党的宗旨,维护好党的形象!
  2019年,对于香山派出所来说,是极其不平凡的一年。这一年,香山革命纪念馆落成并开放,辖区里同时恢复开放的还有包括双清别墅在内的8处革命旧址,海淀分局还专门在派出所里设置了初心使命传承教育基地。
  85岁高龄的老所长田璋,受邀回到派出所,抚摸着初心使命传承教育基地展厅里的一张黑白照片,那是1962年第二次全国人口普查香山工作组的合影。
  这次普查工作后的第二年,香山派出所因“人口、户卡、底票、数字”四合一、人口统计工作扎实,被评为北京市户口登记、统计工作红旗单位,先后有11个省市公安局派员到香山派出所学习。
  北京市公安局还总结推广了香山派出所的经验,开展学香山、赶香山的竞赛活动。
  在老所长的眼里,香山派出所的变化是翻天覆地的,但始终不变的是一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红心。
  如今的香山派出所下辖四个大型公园:香山公园、西山森林公园、北京植物园、中科院北京植物园,辖区面积约36平方公里,山地面积占二分之一。
  每天接待游客万计,到了每年建党节、建军节和国庆节以及春秋两季的“桃花节”“红叶节”,游客量则以十万计。
  面对游客激增的问题,香山派出所所长陈超说:“就得用实实在在的措施、行动和效果,去解决问题,回答好新的‘考题’。”
  03破解“老问题”
  北京人都知道,香山地区路窄、车多、人流量大,以往到了节假日,如何疏导车流人流就成了“老大难”。
  “为此,市里专门设置了S2香山线,方便快捷还不堵车。”副所长杨利先说,尽管如此,从S2线出来以后,游人们仍要面对平面交通造成的人流车流交叉和堵塞。“游客安全是个问题,给车辆通行也造成了困难。”
  为此,香山派出所根据人流走向,在周末、节假日客流量大的时段,专门在S2线周边易造成拥堵、人车混行的地段设置了好几道疏导岗位,间隔放行人流车流。“一天下来,值守的民警辅警嗓子直冒烟!话都说不出来了!”
  在大家的努力下,香山路一线车流、人流有序,以往“人走不动、车开不起来”的问题得到了有效缓解。
  还有一个“老大难”,就是山区救援和快速求助报警的问题。
  陈超所长统计了一下:“因为天气原因被困在山上的、走小路迷路的、爬野山遇险的、亲人走散的,每天都有。不论天气怎么样,地势如何,我们都以最快速度救助群众为第一位。”
 
(图为香山派出所民警正在救助迷路老人)
  “上个周末,找孩子就找了9个。”所长陈超说:“山下报警,山上找,每天出警都要跑山路,西山、香山岔路多、小路多、台阶多,各处景致差别不大,报警人说不清楚自己的位置,影响出警速度。在山区,每一分每一秒都关系着人命!”
  为此,陈超想到了民警刘伯亮。
  刘伯亮在香山派出所已经工作了28年,几乎每隔两天就要爬一遍西山和香山,是这一带公认的“活地图”。
  “他对山上的情况特别熟悉,不管白天黑天,一看就知道是哪,所以我们一方面从加大视频巡控建设入手,另一方面也让老刘主责,在山道和以往报警求助比较多的区域设置标号牌和路引,一旦群众迷路了,我们能很快知道他的位置,及时提供帮助。”
  除了这些,派出所还专门在革命旧址附近设置了党员爱心服务岗,帮助行走不便的人们前来参观。
  在买卖街、S2线人流量大、扒窃案件高发点位设置了小喇叭,不间断地播放安全提示语音,两年内都没有再发生一起扒窃案件。
  04回应“新期待”
  近几年,随着“两队一室”改革和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不断深入,社区民警从“下社区”变为“在社区、知社区、融社区”。
  80后的侯杰名是第二社区警务队的社区民警,兼任香山街道六号院党委副书记,他的辖区不仅有香山革命纪念馆、香山买卖街,还包括北正黄旗、杰王府等自然村。
  他目睹了香山革命纪念馆的落成,也在日复一日的工作中见证了来到这里的人们追寻红色记忆、砥砺“赶考”路的情怀和信仰。也正是因为如此,他知道依靠群众是工作的力量之源,只有真正深入群众,贴近群众生活,才能当好一个合格的社区民警。
  香山买卖街是游客前往香山的必经之路,在长约350米的道路两侧,分布着80余家商铺,在香山红叶观赏期高峰,开门营业的商铺有近百家。一有时间,侯杰名就要到买卖街挨家挨户走一遍,叮嘱商铺防火防盗等安全事项。
  在日积月累的工作中,买卖街的店主、店员、居民们都逐渐信任了这位“小侯”警官,遇上什么事都爱和他说一说,谁家店员走了,谁家又来新员工了,侯杰名都掌握得一清二楚。
  香山派出所的打击办案队在辖区内也小有名气,这都是靠着派出所从一件一件小案办出来的口碑。
  “我们聚焦小案,聚焦关系到群众切身利益的案件。”打击办案队副队长李宁说:“我们定期组织案件会商,所里要求我们无论什么案件都得一办到底,特别是盗窃这一类辖区群众最关注的接触类案件,必须破!今年以来,辖区接触类案件破案率实现了100%,我们做到了,群众就认可我们!”
  在户籍室,与辖区居民们的联系也相当紧密。
  为了让信息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香山派出所四个户籍民警捆绑四个社区警务队,定期入户为社区群众提供户籍政策咨询,社区民警、辅警、警务联络员,发挥人熟、地熟、事熟优势,为需要办理证照的居民拉提示单、帮助群众把准备好的材料交给户籍民警,再由社区民警把办好的证件直接送到群众手里,让群众足不出户,就能完成一整套流程。
  “在我们所,为人民服务可不是句空话。”户籍民警甄娟娟对于自己的岗位、自己的所充满自豪:“我们香山所可是‘第一派出所’呢,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爱民的传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就是我们每一个人的初心。”
  05刻在骨头里的基因
  副所长杨利先来到香山派出所一年半的时间,给他感触最深的,还是这里民警们的状态:“大家干劲儿特足,状态特别好。”
  “你看那边拄着双拐的。”杨利先副所长指了指正在艰难下楼梯的年轻民警说:“他工作期间摔了,一查肌腱断裂,刚能下地就回来了,我们让他回家把腿养好了再来,他不干。前两天,去看守所补材料自己开不了车,让别人拉着也得自己亲自去。”
  “还有民警做完大手术,觉得身体恢复了点儿就立刻回到岗位上。”综合指挥室民警关柠一提起这事,不无感动:“工作时候往前冲,到了申报困难党员的时候就往后闪,说自己不困难,不给组织添麻烦。”
  “这些民警们还特别可爱,因为我们是24小时山上山下的巡逻,每天每位民警的步数都是三万起步的,一年就能磨坏几双鞋,有一年上级单位问我们有什么需要,我们民警开玩笑说,就想要一双更耐磨的鞋。”
  说起自己派出所民警们的好,副所长杨利先止不住话头:“我们那年搞一个案子,需要进入到黑修车铺调查,我们年轻的民警二话没说,把自己的车划花了开了进去。”
  外交学院国际金融专业毕业的李宁,如今是香山派出所打击办案队副队长,当过兵、公务员招录时考过海淀区第一名,就是喜欢搞案子:“我媳妇儿说,我爱工作胜过她!”
  “这一方面来自派出所党支部在党建队建、青年民警培养和爱警工作方面的努力,另一方面还有香山派出所这么多年的传承在里面,我们在这里工作、了解这里的历史和一代代‘香山人’的精神,就觉得特别温暖、特别光荣。”关柠从来没有想过自己有一天能做初心使命传承教育基地的讲解员。
  “我其实不会讲解,也觉得自己讲不了,那天专业的讲解员来不了,临时赶鸭子上架,结果一讲,就把心里对这个单位的热爱给勾起来了。”
  “就说关柠,她的讲解是带着感情的,大家都说她讲的最好,因为她真的热爱这里。”所长陈超介绍:“所以,我们要求所有人都得能当讲解员,都要了解我们的历史和传统,真正把红色基因刻在每一名党员的骨子里,把我们所的‘赶考’精神传承好,融汇到日常工作中。”
  06“赶考”未来时
  在派出所里,我们还见到了一位辅警,他名叫张德峰,来到香山派出所工作已经快两年了,所里的民警都夸他工作认真负责、不惜力,2020年,他还被评为年度“海淀公安榜样”。
  问起他是如何做到的,他腼腆地笑了笑:“为老百姓服务,帮群众干点儿实事,下社区大家伙都主动跟我打招呼!我觉得这就是我工作的动力吧。”
  从1949年到2021年,香山派出所一代代公安民警和警辅人员,就是以群众的期待和信任作为动力,始终把自己置于“赶考”者的位置上,清醒、坚定、脚踏实地地回答时代和人民交予的每一份“考卷”。
  在采访的最后,所长陈超意味深长地说了一句话:“人在变,精神不变,我们的‘赶考’精神永远不是过去时,而是进行时、更是未来时,我们会把这种精神传递下去,一代又一代!”
  07尾声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
  不仅仅是香山派出所,在首都北京,每一位人民警察和警辅人员,都把这句话牢牢铸在心底。
  他们用勇气,回应每一次求助;用担当,回复每一个需要;用智慧,回答每一份期待;用深情,回报每一分信任。
  “赶考”并不只在香山,而在每个时代的每一分每一秒;“赶考”并不只是历史,它是我们每一个人的责任与使命!
  “赶考”不会止步,这个时代最绚烂的“答卷”正在写就!
  素材来源:海淀分局


[供稿单位:]   [责任编辑:于平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