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 > 光影 > 悦读

“社区理发师”“五星级志愿者”,她是这样的平安志愿者……

本站发表时间:[2021-10-25] 来源:北京政法网 作者:

  她是五星级志愿者

  在平安志愿者的岗位上

  发光发热

  做志愿服务的带头人

  她是“社区理发师”

  每月两次

  为社区老人义务理发

  她是优秀楼门长

  在她的带动下

  所在楼门居民

  疫苗接种率达90%以上

  她就是月度平安之星获得者

  西城区牛街街道平安志愿者

  张秀兰

  问:

  请问您是怎样与西城大妈结缘的?当初成为平安志愿者的初衷是什么?

  张秀兰:我是一位共和国同龄人,生在红旗下、长在红旗下,今年已经72岁了。退休前我曾是一位统计工作者,确实有人问过我,都退休了,为什么还要在社区做志愿服务?其实,对于我来说,是西城大妈的平安志愿者队伍给了我一个发光发热、奉献他人的平台。我的父亲是单位里的先进工作者,干什么事情都要做到最好,甚至能七天七夜都在生产线赶工,是厂子里的模范工人。受到父亲的影响,我立志要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我决定加入中国共产党,跟着新中国一起成长。

  但是年轻的时候,我公公得了脑血栓瘫痪在家,需要精心照顾,我怕自己在工作岗位上不能一心一意地履职尽责,一直没敢提出入党申请。直到2011年,我来到了钢院社区,成为了志愿者,没有了家里的牵挂,我想继续追求自己的理想,终于在2015年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了一名党员。从那天开始,我的党徽一直佩戴在胸前,心中的责任也就更重了,我要在平安志愿者的岗位上继续发光发热,服务奉献他人,做志愿服务的带头人。

  问:

  听说您在社区被大家亲切地称为“社区理发师”,在这其中有怎样的故事?

  张秀兰:最开始学习理发,是为了照顾家里瘫痪的公公,老人不方便出门,我就买了一个推头发的推子,在家里给老人理发。那时候还是那种连着电线的老式推子,伺候了老人20多年,老爷子走了之后,我想着社区里肯定还有很多高龄老人有理发需求,他们不需要什么新颖的发型,只要干净、利落就行,我就带着自己的理发手艺开始在社区里开展义务理发,每个月的10号、20号左右给老人理发,还有的老人不方便出门,我就带着工具去老人家里理发,我服务过的老人年龄最大的有98岁。

  其中,还有一位李奶奶,自己瘫痪在床,儿媳妇又患上了小脑萎缩,儿子下岗再就业,我每个月都会上门给李奶奶和她儿媳妇理发,询问最近的身体和生活情况。对我来说,义务理发已经不仅仅是一项志愿服务,而且是我们志愿者了解老人需求状况的桥梁。通过义务理发,我和老人成为了朋友、家人,一边理发一边聊天,倾听老人的需求,才能更好地为他们服务。

  问:

  社区老人身边有您这样一位理发师,一定很幸福。您此前还获得过“孝星”“最美家庭”等称号,您是怎样传承志愿精神的?

  张秀兰:我深受父亲的影响,跟随着新中国一起成长,我们这代人讲奉献、讲服务,我对家里的后辈们也是这样要求的。我儿子入党三十多年了,一直严于律己;我儿媳妇是他们单位的志愿者,连我12岁的小孙女都是老年手机班小志愿者。我认为志愿精神首先是在自己的家庭中言传身教、不断传承。在社区里,我用实际行动带动更多人参与志愿服务,而且我不止在钢院社区做志愿服务,还是大兴区林校路街道的志愿者,那是我的老家,遇到重要活动需要值班,我就两头穿插时间进行值守,两边都是我的家,哪个都不能耽误。

  刚刚过去的国庆节七天假,只要社区安排值守,我都是准时到岗、随叫随到。前两天我开展了10月份的第一场义务理发,以前的理发工具都是我自己出钱买,现在社区给志愿服务提供支持,这些都不用我操心啦,我得加把劲儿做好志愿服务。

  问:

  您以身作则,传承志愿精神的故事让我们很感动,也值得我们学习,作为中央政法委评选的月度平安之星,您对志愿服务有哪些感受?

  张秀兰:我觉得,一位合格的志愿者要勤于奉献、敢于吃苦、带头争先,因为我们志愿者应该起到榜样带头作用,高标准要求自己。我只是西城区平安志愿者队伍中的一份子,更是千千万万志愿者的缩影,“平安之星”这个荣誉称号,是属于我们西城大妈团队的,我们也将继续在社区中发光发热,让自己像天空中的星星一样,虽然只有萤火之光,但我们依旧心向阳光,散发全部光芒,守护社区平安。

  作为牛街街道党员志愿者

  张秀兰不仅积极参与

  各项志愿服务

  还发挥党员模范作用

  认真负责 身先士卒

  用实际行动诠释了

  一个共产党员的初心

  为社区居民的平安和幸福

  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供稿单位:]   [责任编辑:郜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