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 > 光影 > 悦读

北京法院、检察院联合召开征求市人大代表房山团意见建议座谈会

本站发表时间:[2021-12-08] 来源:京法网事微信公众号 作者:

  12月6日上午,北京法院、检察院在房山检察院召开征求市人大代表房山团意见建议座谈会。

  会议由房山区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主任刘兵主持,马小兰、原钢等16名市人大代表线上参会。房山区委政法委书记王永年应邀参加。市高级法院党组成员、副院长孙玲玲,市检察院党组成员、政治部主任王海江等到会听取意见建议。房山法院党组书记、院长娄宇红,房山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钟达先陪同参加。

  会上,代表们首先观看了北京法院《微创新大变革》、房山法院《只进一扇门 一站解纷争》宣传片。

  随后,市高院孙玲玲副院长从四方面就北京法院2021年工作情况进行汇报,并对2022年的总体工作思路进行了介绍。

  与会代表充分肯定了北京法院2021年工作,对北京法院在疫情防控的背景下强化党建引领、聚焦创新、服务大局方面给予高度评价,认为法院积极回应人民关切,坚持司法为民,创新工作方式方法,依法履职,起到了为首都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司法保障的作用。

  同时,与会代表结合自身实际,从发挥数字经济建设中的作用、打造区域法治服务特色、完善智慧法院建设、提高审判质量和效果、创新工作举措、重视人才队伍建设、加大宣传和培训力度等方面提出意见建议。

  房山区委政法委书记王永年表示,北京法院提高政治站位、服务保障中心工作、积极主动作为,为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司法保障。希望北京高院继续关心和支持房山政法工作,加强业务指导。

  房山区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主任刘兵对北京法院一直以来对首都及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做出的贡献,对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做出的切实努力,对为人大代表履职提供优质平台表示感谢,并指出,法院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紧紧围绕“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目标,为抗疫护航、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各项工作取得了新进展,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司法保障。

  他认为,法院工作一是在政治站位上“有高度”,二是在服务高质量发展上“有担当”,三是在助推社会治理上“有智慧”,四是在履职尽责上“有亮点”,五是在司法为民上“有情怀”。

  他表示,区人大常委会将按照市委、市人大的部署要求和区委工作安排,认真履行职责,全力监督和支持法院高效履职,推进民主法治建设,助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为全面推进“一区一城”新房山高质量发展,为北京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贡献人大力量!

  孙玲玲副院长对各位代表长期以来对北京法院工作的关注和支持表示诚挚的谢意,表示将进一步加大力度回应代表关切,会后将代表意见建议认真整理汇总,对工作报告和相关工作进行完善。

  人大代表这样说

  市人大代表 马小兰

  要在数字经济建设中发挥作用,以高质量发展融入到首都经济发展新格局中,促进首都数字经济发展;进一步强化在科技创新和金融服务等相关领域法律环境的构建;加强府院协同,构建良好的法治环境,打造辖区法治服务特色。

  市人大代表 王秋艳

  完善智慧法院建设,提高线上联系法官的回应速度和效果;进一步提高审判质效,创新方法,缩短案件审理周期;进一步解决执行难,创新工作举措,让人民群众真正感受到公平正义。

  市人大代表 乌兰图雅

  随着普法力度的提高,全民自我保护意识的增强,法院受理案件越来越多,建议增加人员编制,开展阶梯式培养,壮大执法队伍;加大网络诈骗方面案件的查处力度和有效防范的宣传。

  市人大代表 吴丛笑

  政法队伍教育整顿中法院做了大量工作,希望在报告中体现的更加详实,让代表更加了解法院工作;建议加强人才队伍建设,重视人才培养和职业待遇,减少人员流失。

  市人大代表 邵雪松

  各种新领域矛盾纠纷和新形式犯罪对法院工作人员提出了很大的挑战,希望加大对审判人员的培训力度,培训形式多样化,全面提高业务素质;继续开展普法进社区、线上普法课堂活动。

  市人大代表 周晓满

  建议参与北京新政策顶层设计,从城市管理和经济建设两条主线共同发力,努力激发和释放市场活力,为经济社会稳健发展保驾护航,为北京的城市社会有序发展贡献力量。

  市人大代表 郝静云

  关注民生和百姓反映突出的问题,对于百姓关注的热点话题、新出台的法律法规加大宣传力度,加大执法力度,让更多人通过以案释法的宣传明晰违法的法律后果。

  市人大代表 原钢

  经济社会持续快速稳定的发展离不开知识产权的保护,建议加大判后宣传,让更多人了解保护知识产权的重要性,重视知识产权的保护,降低保护知识产权的社会成本,实现知识产权保护的良好态势。

  市人大代表 王丽军

  普法宣传永远没有止境,要进一步加大普法宣传力度,让普法取得更好的效果;面对新形式、可能出现的新纠纷提前布局,更好的服务社会治理。


[供稿单位:]   [责任编辑:郜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