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湘平,今年42岁了。
他至今仍记得,2008年8月8日,29响大脚印礼花,在北京中轴线上依次绽放,巨幅画轴出现不同版本“和”字迎八方来客,李宁点燃了奥运会主赛场的火炬。
彼时的赵湘平正在鸟巢外,他的心仿佛和熊熊火焰一起跳跃,站在当下这个时代依然让人感到振奋。
冰雪之约,中国之邀。57天后,北京这座“双奥之城”,又将为世界奉献一场精彩的奥运盛会。
从“好运北京”到“相约北京”,跟随奥运梦想,赵湘平也从2008年夏奥的安保执行者,转身为2022年冬奥的安保“规划师”。
跨越了13年的时光,再次与奥运对话,赵湘平感慨万千:是奥运点亮了我的从警之路。
这不仅仅是赵湘平一个人的幸运,更让每一个追梦人在历史的车轮中,感受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力量:天地合、人心同,奔赴梦想,共向未来!
序
坐在对面的赵湘平,声音温和,儒雅自持。
冬奥测试赛刚刚圆满结束,从安保指挥中心回来的他,黑眼圈厚重,无数次熬夜,本来全黑的头发已经花白了一半。尽管神态疲惫却丝毫没有影响他说话的逻辑和语速。
从2019年11月,作为治安管理总队冬奥办负责人,也是冬奥会11个竞赛训练场馆的安保“规划师”,赵湘平像一根定海神针,给人以力量。
粗粝的外表下是能包裹住所有情绪的强大内心。无论遇到什么挑战,赵湘平样样处理得冷静、利落。
那是一种和合气度——让所有的事情看起来都有条不紊,自成规矩。
缘 起
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
赵湘平从小到大,就是让人放心的孩子,从不逾越规矩。交待给他的任务,他都踏踏实实做好。
隔着光阴,总能看到一个少年的身影,独自坐在图书馆,捧着各类书籍,那背影坚定又孤单。
不喧哗,不耀眼。经时光细细抚过,沉淀出赵湘平特有的稳重自持感。
2007年从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研究生毕业的赵湘平,在北京奥运的召唤下,加入了治安管理总队大型活动管理支队,那是首都大型活动安保的主责部门,也是备战08奥运的核心战场。
彼时的赵湘平实战经验堪称白纸一张:“那个时候更多的是好奇,是个小跟班,跟在前辈们身后去学习、去执行。”
到北京夏季奥运会圆满结束,300多个日日夜夜,赵湘平与前辈们竭尽心力,打造了多个奥运安保的纲领性文件,实现了奥运安保经验从无到有的突破。
再次回忆起08奥运时间,赵湘平现在都难抑激动。
“你会觉得那个时候所有人的心在一起跳动。无论是舞台上的每一个表演者,还是会场上的志愿者、我们每一名人民警察,甚至是没有来到现场的观众,所有人都在同频共振。就有一种自豪感,就是奥运跟我有关,祖国跟我有关。”
突然之间,泪流满面。
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同一个梦想,将五湖四海的人凝聚在一起。
积 淀
合则强,孤则弱
经过08奥运的洗礼,“大型活动安全保障事关国家、公众利益”的理念就根植到了赵湘平的内心,同时他也感受到了责任和使命:“确保每一场大型活动平安顺利举办。”
敬畏工作,是赵湘平的信条与坚守。
他专业而严谨,认真审核每一份活动许可材料,不放过任何会影响到活动顺利开展的细节,同时真诚服务每一个咨询者。
他永远把自己放在服务者的角色中:“活动许可部门是把关口,同时也是便民服务的窗口,一切工作的出发点都是便民利民,简化手续,让群众少跑路。”
出具的每一份活动许可文书,明明只是一页页薄薄的纸张,却能让你感受到最真实和温暖的触动。
赵湘平的温厚与犀利一直相济并行,底线是无论如何不能突破的。有一次,在看安全许可审核演出舞台搭建图纸时,他发现舞台搭建过大,影响了消防疏散通道,立即责令承办单位予以整改,没有丝毫商量的余地。
他说大型活动的安全监管工作是细节决定一切,哪怕再小的问题都可能导致不堪设想的后果。
在大型活动现场,赵湘平就是最忙碌的人之一。他一直谨记师傅的叮嘱:“所有活动的现场,安全问题就是眼里不能揉沙子。干了很多年,不能见怪不怪,发现问题要立刻解决它。”
活动开始前,从舞台规划、搭建,到临建设施安全检查,他积极召开安保协调会,监督安保力量部署到位。
活动开始后,他又仔细观察着人流量的变化和安检速度,随时进行调整,甚至关注到人群中情绪的变化。
比如,中超联赛中主客队球迷之间火药味十足。作为中超客场球迷管理者,赵湘平一直负责工体12号客队球迷看台。从客队球迷的进场流线,到与球迷组织负责人对接,他甚至亲自检查携带的助威工具和横幅。当比赛中球迷情绪激动时,他在一旁稳定球迷情绪。
7年的时间,赵湘平一直在首都大型活动安保第一线,经历了数百场万人以上体育比赛、文艺演出等大型活动,参与制定多项安全管理标准,构建了更完善的大型活动管理规范体系,尽量让活动的每一方都受益。
“在很多人看来,大型活动管理方与活动举办方是对立的关系,其实包括观众在内的每一方都是活动的参与者、享有者,任何一个环节出了问题,各方都会受到影响。我们的共同目标就是让活动顺利进行,每个人尽享其中。”
合则强,孤则弱。在时代的大潮中破浪前行。我们同舟共济、权责共担。
赓 续
和羹之美,在于合异
2008年的时候,赵湘平觉得一辈子在家门口经历一次奥运会太值了。
当新时代的中国将又一次向世界展现她的魅力时,赵湘平早已不是过去那个青涩见证者,而是作为一个更加笃定沉稳的奥运安保“规划师”,更真实地参与其中。
2019年11月,赵湘平带领的治安总队冬奥办开始实体化运行,承担了冬奥会11个竞赛训练场馆安保的整体规划设计工作。
对于赵湘平来说,压力是空前的,特别是新冠疫情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场馆安保工作没有任何经验可循。
按照最新疫情防控政策,所有场馆要分“闭环内、外”区域,两个区域要在人员、空间、流线上互不交叉、独立运行,以保障防疫安全。
“闭环内外怎么才能实现指挥调度的有效通连?”
“安保岗位如何设定、力量如何测算,后备警力备多少?”
如何在严格闭环管理中实现有温度的人性化管理?”
……
在崭新的从零到一的推演过程中,赵湘平不停思索着、找寻着破解“简约、安全、精彩” 的“密码”。
他带领团队上百次踏勘场馆,从“冰丝带”到“雪游龙”、从“冰立方”到“雪飞燕”,他比施工者还要熟悉场馆的构建。
每天都在会上讨论标准、方案,上一秒他胸有成竹,下一秒他低头沉思。因为一次次的踏勘后,之前的想法都会被他自我推翻。这种不断自我否定的过程,倍感煎熬。
在经过充分调研、反复推演的基础上,他拿尺子、定标准、出意见,起草了场馆安保、勤务模式、场馆安保领域疫情防控意见等8个方面全局性指导性文件,明确了场馆安保力量、安保岗位、具体点位的测算标准。
赵湘平和团队提出的“分类管理、分区运行、分时投入、动态调整”安保模式,短短十六个字却凝结了整个治安总队冬奥办的心血,为筑牢场馆安保和防疫的双重屏障奠定了坚实基础。
持续两年的统筹过程,是艰难的。作为中层,更多时候是多方力量的权衡。
“每天他仿佛有用不完的力气。可是偶尔看到他脸上难掩的巨大疲惫,实在让人心疼。”一起工作的陈沈照说。
除了本局各部门的协调,还有局外单位的合作协同,赵湘平一天至少要接听100个电话,累到坐在椅子上一句话说不出。
没有冲突,唯有圆满。
万千种声音,终归会回到本心深处。每个人想把中国最好的一面展示给世界,所以就算千难万难,都会相互补充,相互补位,相互托底。
和羹之美,在于合异。所谓“合异”,就是异中求同,差别中求统一,从而发挥出最大的能量。
冲 刺
八音合奏,终和且平
从2019年11月治安总队冬奥专班第一次开展工作起至现在,700多个日夜,赵湘平参加的大大小小协调、研讨、调度会达1000多个。
最高标准!最严要求!最实举措!
一步也不能停!一刻也不能错!一天也误不起!
赵湘平不断给自己加压,不敢有丝毫懈怠,全力做好冬奥会筹备工作。
2021年上、下半年的两次测试赛,是对近两年安保筹备最直接、最有效的检验。特别是下半年测试赛,赛事规格高、入境人员多、涉疫风险大,须在疫情防控背景下开展全环节、全要素安保测试。
测试赛前,他提早动手,明确了重点测试项目和标准,让各场馆安保团队知道测什么、怎么测、要达到什么标准,有了清晰的目标和方向。
这像是一场不见刀枪的战役,不仅需要万千战士在前方浴血奋战,更需要后方指挥的运筹帷幄、决胜千里。指挥调度、早晚例会、日报周报、督察检查、内外协调、党建队建……无一不是心力、脑力、体力的大考验。
赵湘平有条不紊,大脑像电脑CPU一样高速运转,“一天一小结”、“一赛一复盘”,总结梳理出薄弱环节,及时将问题落地整改。
每一场测试赛,看不出赵湘平内心的波澜,但他的手很诚实,时刻紧紧握住电话。
刚刚落幕的2021年世界轮椅冰壶锦标赛,规格高、赛程长,8天时间举办了72场比赛,是此次“相约北京”系列测试赛中唯一的冬残奥会测试项目。通过本次“相约北京”系列测试赛,国家游泳中心的场馆安保接受了全面检验。
测试赛结束开车回单位的路上,大家开心地讨论着接下来的周末做什么。赵湘平的表情略有放松,眼神柔软,问他在想什么时,他沉默了几秒钟:“想孩子了,好像很久没和他们坐在一起吃饭了。”之后,便不再说话了。
不知道是不是路过的灯光折射,他眼里有晶莹在闪烁。
阶段胜利的背后,是常人难以想象的付出。测试赛期间,他面部突发带状疱疹,脸肿的像包子,是真疼啊,眼睛都睁不开,为了不耽误工作,他服用止疼药,在家调整了半天就又回到单位。
这次测试赛完美收官,冬奥场馆安保圆满回应了全世界的期待,赵湘平还是不敢有丝毫懈怠。
作为2021“北京榜样·北最美警察”第三季“决胜冬奥先锋”,他期待着北京冬奥真正来临的那一天,八音合奏,终和且平。
结
赵湘平习惯在工作之外会抽离出自己,沉默不语。
唯有在足球场上,缄默寡言的赵湘平,才有了活泼幽默的一面。
他是中场组织者,一切都那么熟悉。
赵湘平总会回想起2017年市局组织的7人制联赛,那一年他作为队长带领治安总队夺得了总冠军。
半决赛进入了点球大战,赵湘平第一个上场,一个抽射打到守门员左下角,皮球落入球网。
决赛,又是点球大战,赵湘平又是第一个主罚。他踩着松软的草坪走上罚球点,直面守门员。深呼吸,起脚,大力抽射,又是打守门员的左下角,义无反顾,球进了!
“就是自信,同样的角度,我坚信能打进去!”一个内敛的人,那一刻全情绽放。
此刻,风迎面吹来,在偌大的奥运场馆,赵湘平像站在球场上一样自信,眼中仍然有晶莹在飞舞,平和却不容置疑。
素材来源:治安总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