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评剧《刘巧儿》是根据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高等法院陇东分庭庭长马锡五的事迹改编的。马锡五经常深入群众之中调查研究,巡回审理办案,纠正了一审判决中的若干错案,及时审结了一些缠诉多年的疑难案件,他巡回审理案件的方法被称为 “马锡五审判方式”,受到了群众拥护,并曾在解放区推广。
马锡五审判故事中,最著名的要属“刘巧儿”的原型——封捧婚姻上诉案。封捧是陕甘宁边区陇东分区华池县封彦贵的女儿,在3岁时由封彦贵包办,与张金才的次子张柏定了“娃娃亲”。到了封捧长大成人时,封彦贵为了多得聘礼,以“婚姻自主”为借口,要求与张家解除婚约,却以2400元法币、48块银元暗中把女儿许给南源张某为妻。张金才闻讯后向县政府告发,县司法处撤销了后一婚约。后来,封捧在吃喜酒时经人介绍认识了张柏,两人彼此印象不错,封捧表示愿意与张柏结婚。不料其父却以8000元法币、20块银元把她许给庆阳财主朱寿昌为妻。封捧暗中将此情告诉张家。张金才得知后,当即纠集其弟等20多人,携带棍棒,连夜闯入封家将封捧抢回成亲。封彦贵立即控告到县司法处,裁判员没有认真调查核实,即以抢亲罪判处张金才有期徒刑6个月,并宣布张柏与封捧的婚姻无效。宣判之后,双方都表示不服。适逢马锡五到华池县巡视工作,封捧便向他口头上诉。
马锡五受理此案后,首先向附近群众了解案件情况,又询问了封捧的真实想法,了解到她和张柏的婚姻完全是自愿的。掌握了案件的事实后,马锡五还对封彦贵和张金才进行了思想教育。他批评封彦贵把女儿当作财物,教育他要为女儿的幸福着想,尊重女儿自己的意愿。他对张金才讲法理和人情,说明其抢亲的动机虽不坏,但方法不当。马锡五深入浅出的讲理讲法让两位老人很信服,马锡五随后进行了公开审判,除讯问当事人外,还广泛征询群众的意见。马锡五当庭判决:封捧和张柏自愿结婚,婚姻有效;张金才黑夜抢亲,妨碍了社会治安,判处短期徒刑,对其参加抢亲人员给予严厉批评;封彦贵以女儿为财物,多次高价出卖,违反婚姻法,处以劳役,以示警戒。
宣判后,原、被告和其他群众都觉得合情合理。马锡五通过审理该案,保护了婚姻自由,惩罚了违法者,宣传了法律,提高了民众的法律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