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北京市朝阳区八里庄街道西里社区不少居民发现,身边的背街小巷在不知不觉中变了样,干净、整洁的环境,顺畅的道路,完全没有以前拥挤且脏乱的样子。这源于八里庄街道建成“六微治理”模式,通过多种形式,联合多方力量,有效解决了地区背街小巷治理难题。
八里庄西里社区建成至今已有60多岁,社区内背街小巷的硬件设施、路面环境已无法满足居民逐渐变化的需求。“我们社区有数百辆私家车,以前进出全靠南侧这一个门,再加上沿路有两所学校,早晚高峰,交通状况可想而知。”老居民齐学仁说,“社区内的街巷环境脏乱,道路拥堵,十分影响我们的生活。”
2017年,八里庄街道以八里庄西里社区为试点启动了街巷治理工作。社区内道路重新铺装,施划标识,引导车辆单向行驶,避免“顶牛”。还重新施划了停车位,从不足300个增加到了450多个,完全能够满足当下需求。在小区外部,拆掉路边违建后,南门外的道路拓宽为10米,同时在社区西侧、西南侧又设置了两个进出口。这样一来,居民的车辆可直接从社区驶入四环路。
社区背街小巷基础硬件改善后如何提升“颜值”? 八里庄街道探索总结出了背街小巷“六微治理”模式,即微宣传、微联络、微调解、微服务、微监督、微动员,还组建了50人的“小巷管家”队伍,并制定了《八里庄街道社区小巷管家志愿服务队伍工作管理手册》,明确街巷长工作内容和“六微治理”方式。
小巷管家们利用离居民近,熟悉社区情况的优势长期在社区内开展微宣传,倡导创建文明街巷;进行微联络,将居民治理背街小巷的意见建议及时反馈给相关部门;发挥微调解作用,劝解邻里间矛盾纠纷;行使微监督职责,通过每日巡街巷制度,监督背街小巷环境环境治理成果保持情况。
“背街小巷串连着家家户户,大问题没有,小矛盾确实不少。街巷长上岗,刚开始也遇到了难题,”八里庄街道相关负责人介绍,居民对街巷长了解不够,对街巷长管理行为不理解,部分乱停车的居民,不服劝导,街巷长们便一次次上门拉家长,讲道理,沟通协调,才逐渐得到居民支持,现在居民们都已经养成规范停车的习惯,腾出空间的小巷,时刻保持着干净整洁和畅通。
经过硬件改善,小巷管家协助管理,社区背街小巷治理已经进入常态化,如何提升背街小巷品质,增加居民幸福感,八里庄街道再次升级小巷管家技能,延伸社区自治触角,发挥微服务、微动员的功能,让小巷管家走进居民身边,义务照顾困难老人、清理楼道卫生等,以便能动员更多居民加入到小巷管家的行列中,共同治理背街小巷的环境、交通等难题。
“背街小巷构成了城市最鲜活可感的‘里子’,虽然‘背’而‘小’,却是城市精细化治理的重要部分。”八里庄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街头巷尾的“细碎小事”,关系居民切身利益,关系居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从2017年起,八里庄街道利用“六微治理”模式,分两批启动辖区28条背街小巷整治提升工程,目前已基本完成,还打造出多条特色精品街巷,待全部完工后,更加宜居的环境将造福居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