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网群 > 区委政法委

【我为群众办实事】被执行人送来了锦旗

本站发表时间:[2021-06-02] 来源:法网关怀微信公众号 作者:

  一起欠付员工工作报酬执行案件结案后不久,被执行人某医院给王淼执行团队送来了锦旗,写道:“倾心调解化纠纷,秉公执法暖民心”。

  作为法院施以强制执行力的被执行人,这家医院对执行工作的肯定,让王淼执行团队同样感觉暖心。

  经营不善,拖欠工资

  这是一家私立医院,因经营不善,拖欠工作人员工资、劳务费,被诉至怀柔法院,相关案件共计17件。法律文书生效后,其未予履行。

  进入执行程序后,执行干警向其发出执行通知书、风险提示及报告财产令,责令其履行生效文书确定的义务。同时,对其名下财产进行线上统查,未发现其有可供执行的存款、房屋、车辆等信息。

  线下调查时,王淼执行团队发现,医院租了一栋5层楼的房屋作为办公场所,但已经欠付了房东一百多万的租金,早已关门停止经营。屋内办公设备陈旧,出卖难度较大。

  王淼遂在冻结被执行人银行账户的基础上,对其采取了限制消费的强制措施。

  兼顾双方,力求圆满

  “王法官,有人正在往外搬东西。”周末在家休息的王淼接到申请人打来的电话,立即带领法警赶到涉案现场,依法查封了医院的办公场所。查封后,如何兼顾双方客观情况,妥善执行,王淼陷入了沉思。

  一方面,此案涉及的是工作人员的工资和劳务费,关涉民生;另一方面,医院负债累累,如果强制拍卖,难以兑现所有申请人的合法利益,还会使其雪上加霜。

  一番考量后,王淼决定采取柔性手段,先后多次组织工作人员与医院进行执行谈话,争取双方相互体谅,避免矛盾激化。

  “医院当前面临一些困难,但这些员工更难,这是他们维持生活的工资啊,这个钱坚决不能含糊,得想法办解决。”

  “医院给付案款的困难是切实的,给医院一些时间,让实际控制人去想办法筹钱。”

  王淼法官多次与申请执行人与被执行人谈话,从双方客观情况着手,尽量达成和解。

  引资入股,恢复经营

  被执行人在不懈努力下,采取引资入股方式,成功筹得一些款项。最终,双方达成和解协议:医院当场给付17名工作人员工资、劳务费20万余元。签署和解协议后,王淼依法解除查封措施,17名工作人员在医院内当场拿到了执行案款。17起案件圆满执结。

  该案的顺利执结,不仅让劳动者顺利拿到报酬,也让一家处于停业状态的医院重新恢复经营。“感谢王法官,我们这个案子顺利解决了,大家都挺满意,我们也准备继续经营了。”被执行人送锦旗时说道。

  换位思考,在执行案件中同样适用。透过法律问题,窥视案件背后的故事,给予申请执行人、被执行人善意的沟通与交流,帮助解决其无法及时履行的困境,可实现申请执行人、被执行人、法院的“三赢”。


[供稿单位:怀柔区委政法委]   [责任编辑:高煦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