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网群 > 区委政法委

[政法故事]此去经年,你仍是你

本站发表时间:[2021-11-19] 来源:北京政法网 作者:刘梦怡

一个更加美好的社会,应该有更多的“魏建力”,活得从容骄傲又富有生命,他不一定要拥有同样华丽的履历,但至少要心怀理想,并懂得为了理想,不断地在学习与奋斗的路上前行。

初入警队

早上七点半,立冬后的清晨,空气里透着沁人的冷。宽阔的柏油路上,有的人已经顺着汹涌的车流,奔走在上班通勤的路上。

他是一个怎样的人呢?“1995年出生,拥有2项国家专利,5项软件著作权,科技创新成果被中央政法委和公安部推广全国;清华大学在读硕士,所在单位最年轻的高级工程师;入警6年,荣立个人三等功2次,当选2021‘北京榜样?最美警察’改革创新先锋,月度‘平安之星’……”未见人,已经听了太多他的传说。

可是真的见了面,发现他与想象中有些不一样。

  正在授课的魏建力

一头干净利落的短发,剑眉下细长的双眼炯炯有神,高挺的鼻子上架着一副黑框眼镜,薄厚适中的红唇漾着一抹浅笑,浑身透着一股温文儒雅的气质,不太像公安干警,反而更像个温润如玉的书生。

“我进警队头三年一直在中仓派出所做一名治安警,记得第一年刚当警察的时候,儿时警察抓小偷的嬉戏场景第一次在现实中上演,一个盗窃团伙深夜两点在小学偷盗建筑材料,执行抓捕时,我在嫌犯身后铆足了劲儿一直追,冬夜的寒风扑扑地打在脸上,疼得厉害,后来抓到人,才觉得腿像灌了铅,真沉啊!”魏建力端坐在办公桌前回忆道。

人到位了,任务却并没有结束,怎样让嫌犯如实交代,获得关键证据,成了下一个需要突破的难题。盗窃团伙里的四名嫌疑人,面对审讯满嘴谎言,让审讯工作一度陷入僵持状态。

这时,学信息安全专业出身的魏建力,想到可以利用信息化手段去寻找嫌犯谎言背后的真相。就这样,他抓住核心人物通信工具的关键点,瞬间打开了案件的突破口,攻破了嫌疑人最后一道心理防线,为后面顺利结案奠定了基础。

三年的基层民警经历,让魏建力印象最深的,其实是他们在执行任务时,经常需要7*24小时死看死守盯人,没经历过的人可能很难想象其中的艰难与不易,有时候民警稍微一打盹,盯着的人不见了,接下来就得漫天盖地毫无头绪地找。所以人盯人战术,容不得一丝疏忽。

审讯突破4人盗窃团伙的口供、抓获盗窃摩托车团伙的跑酷教练追回赃车17辆、主侦破获全市首起碰瓷公交车案为公交司机挽回损失10余万元。基层工作期间,魏建力先后3次负伤,直接抓获嫌疑人60余人,获得锦旗20余面……

他讲着他的故事,那三年他经历了什么,遇到了什么,克服了什么,收获了什么;那三年如何让他变得果敢、英勇,更懂担当。但是那时候的他,尽管成绩斐然,却因一直少有机会在警队施展专业所长,而总感觉少了些什么。

破局“重生”

2018年,魏建力迎来了他在警队的“重生”。

那一年,北京市公安局通州分局一个大型科技信息化项目亟待上马,科班出身的魏建力,经过层层选拔,最终成功吸引了通州分局“科技一哥”张旗的注意,张旗也成为了他的“引路师父”。

  魏建力与张旗

张旗感言:“说实话,信息化建设工作不是谁想做就能做、想做好就能做好的,这项工作具备一定门槛,初见力力(魏建力的代称)的时候,我就觉得我们的科技信息化建设工作需要他。”就这样,魏建力于2018年4月加入通州分局科技信息化队伍,开始参与公安系统科技信息化建设工作。

“你看,这是我们团队9月23日参加‘科技警务大比武’复赛时的PPT,里面汇集了53种技战法,我们充分运用机制和大数据系统,实现人机结合,通过在实战中的不断检验、磨合,实现收敛式检索、关联式研判,这些技战法将为警队带来巨大改变,其中对基层民警的人盯人工作就大有帮助。”手指着眼前的PPT,魏建力的话语里,满是自豪与欢愉。

  通州分局警务支援支队——视频警务中队部分成员

38页的PPT很快就讲完了,听着他的诉说,我仿若跟着他的回忆,一同回到了他和团队共同备战的无数个日夜。他们团队中每一个年轻而又充满创新力的小伙子,似乎都一一鲜活了起来,尤其是他多次提及的引路人张旗,更是团队中不可或缺的灵魂人物,“我师父是全国公安二级英模,全国抗击新冠疫情先进个人……”谈话间,他满眼崇拜地数出了张旗师父一连串的荣誉。

尽管听到的只有寥寥数语,但是不难想象,他们的艰辛,恐怕连续说上几天几夜也说不完。那一刻,陷入回忆中的他,眼中放着光。

  魏建力组织网络安全红蓝对抗部署会

“现在部分重要信息系统还存在安全隐患,我们安全运营中心要抓紧时间排查,第一时间修复……”他正在部署近期即将开展的网络安全红蓝对抗演练工作。作为团队唯一一名注册信息安全工程师,他还负责大型复杂信息系统网络安全运营工作,为成千上万台各类设备和信息系统筑起了一道安全屏障。

伴随城市的快速发展变化,每一天,当城市中出现新的学校、医院、加油站……为了保障大众安全,让数据尽可能覆盖到城市的每一个角落,作为公安系统信息建设工作青年骨干的魏建力,要及时与系统建设单位的工作人员对接,警企联手,协同解决城市科技信息化建设问题。

“我的角色有点像互联网公司里的产品经理。”魏建力说,作为科技民警,他要从实战的角度出发,将简单朴素的公安业务需求转化为可以落地的技术方案,为这座城市的平安建设逐步搭建起信息化桥梁。

这时的魏建力,比六年前初入警队时更拼了,但他的人却仿若鱼儿得了水,如此鲜活又富有生命。

然而,这只是初识。

逆境扬帆

2011年,16岁的魏建力考入北京电子科技学院,成为了信息安全专业的一名新生。

北京电子科技学院是一所专门为全国各级党政机关培养信息安全和办公自动化专业人才的普通高等院校,作为国家“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2.0”入选高校,能在当年34.2万名山西考生中破围而出的魏建力,无疑是优秀的。

“说实话,刚上大学那会,这个专业并没那么吸引我,可是学着学着,心里的那股火好像就被挑起来了!”脱离开办公场所,边弓着身子吃饭,边笑说曾经的他,褪去了一些刻板与拘谨。

  魏建力(右二)参加全国高校网络攻防比赛合影,在比赛中他们获得了二等奖。

大学四年,魏建力创办了全校第一个信息安全协会;牵头举办了全校第一届网络与信息安全保密大赛;率领团队参加全国信息安全大赛,拿到华北赛区第六名的成绩;担任组长研发“基于二维码的安全登录系统”并成功申报“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项目”(那时候微信的二维码登录才刚刚上线)。

毫不夸张地说,大学时的魏建力,一直保持着飞速快跑的状态。然而这个履历光鲜的大男孩,并非想象中那么一帆风顺。

“大四那年我参加国考落榜了,看见榜单的时候我人都呆住了,毕业季又和初恋分了手,全赶一块儿去了。”说着说着,他再次陷入了回忆,提起从前人、从前事,遗憾的语气中溢出了一丝丝伤感。此时,微风拂过,忧伤却未散尽。

就业和感情的双失利,让他一度陷入消沉。可是,刚刚年满20岁的魏建力并未就此放弃。一次失败过后,他又再次整装出发,参加了北京市公务员考试。最终如愿以偿被北京市公安局录取。

  魏建力也有过失败与迷茫

“上学时,我在书本中读北京,后来到这里读书,我终于见到了书本中北京的样子,我想留在这儿,想成为守护这座城市的人。”天坛的明月、北海的风,卢沟桥的狮子、潭柘寺的松;红墙碧瓦太和殿、十里长街卧彩虹……在魏建力的回忆里,我们好似触碰到了一个少年人对祖国首都的那份深沉的热爱。

可喜的是,这一次考试,他上榜了。于是,一个在失利与坚持中一路走来的少年,有了后来的故事。

离开众人,魏建力多了许多真。那些隐在客套笑容背后的羞涩、伤感、自傲,一点一点,浮出水面。这一刻,阳光从指缝间倾泻而过,晃了下我的眼。

他骄傲,却不张狂;面容冷淡,又柔软。愈接触、愈发现,尽管认真工作时的他,严肃认真的神情时常会让人觉得有距离,可是在层层盔甲背后,其实他还保留着少年人的敏感与细腻、激情与活力。

曾经听人说过这么一句话:时间和你都善变,我还是原来的我。我想,此刻这句话用在他身上恰好不过。数年以后,无数个春秋,他仍旧是那个站在大学寝室里,留着短发、牵着嘴角、对着镜头傻笑的大男孩。

容颜易改,初心难变。


[供稿单位:]   [责任编辑:高煦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