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校园贷?
不良校园贷,也叫校园套路贷,是主要针对在校学生的不良放贷行为。放贷方往往通过虚假宣传、降低贷款门槛、隐瞒实际资费标准等不合规手段,积极主动引导学生过度消费或者给学生恶意放贷,严重的甚至恶意计算复利并暴力催债。近年来,因校园套路贷而酿成的惨剧已屡见不鲜。
典型案件:刘某诈骗案
犯罪嫌疑人刘某是北京某大学在校生,2015年11月至2016年6月期间,兼职某校园贷公司的形象大使,刘某以贷款平台贷款刷单能提取好处费,所贷款项公司到期自动还款为由,欺骗同学张某、古某等41人通过该贷款平台为其办理贷款,骗取上述人员钱款用于个人消费,共骗得人民币12万余元。
2016年2月至2016年5月期间,犯罪嫌疑人刘某以创业需要帮助为由,让同学朱某在某平台贷款,骗取其人民币12150元;以其在西单购买店面需交房租为由,让他人帮助其在该平台贷款,骗取佟某人民币10125元、胡某人民币12900元、左某人民币12726元、孙某人民币10125元、陈某人民币18958元。
此外,刘某还以没钱花等为由,骗取同学朱某通过另一贷款平台为其贷款。
校园贷的套路有哪些?
培训贷:利用学生急于提升自己的心理,声称开设各种各样的培训班,说服学生办理贷款支付学费。
消费贷:提供各种新奇诱人的消费产品,搭配分期支付的服务,目的在于鼓励学生消费,购买超出自己支付能力的商品。
美容贷:向学生推销美容整形服务,说服学生办理贷款,贷款直接汇入整形医院作为整形费用,而学生则要分期偿还高利率的贷款。
在办理贷款的过程中,还存在着诸多套路,诸如虚开超出贷款金额的借条作为担保、直接从放贷金额中抽取相当数量的所谓手续费、中介费,故意混淆月利率和年利率以及利息计算方式,使学生误以为利率很低,甚至要求学生提供裸照作为担保等。
校园贷的危害
不良校园代理荼毒颇深,一旦学生落入陷阱,高昂的利息往往使学生难以负担,放贷方一面威逼、一面利诱,或是要求学生向家长求助,甚至逼迫同学贷款还贷,陷入连环贷;或是威胁公布裸照,逼迫学生筹措资金;或是要求学生成为其校园代理,发展“贷款客户”抽取分成以偿还债务。它不仅使许多学生忙于还贷,焦头烂额耽误学业,有的青少年甚至通过自杀来逃避高额利息,酿成家破人亡的惨剧。
如何避免陷入校园贷
为了保护青少年的人身、财产安全,维护稳定的社会秩序,为青少年成长提供良好的环境,国家已经对校园套路贷展开了重点治理。除此之外,青少年自身也要提高警惕加强认识,避免坠入校园贷陷阱。
首先,要树立良好的消费观念,量入为出,适度消费,避免攀比,平衡收支,做好自己的财务管理。家长和学校也要加强对未成年人在消费观念方面的教育,正确的消费观和财务管理习惯将是获益终生的。
其次,如果在学习生活中真的需要贷款,要注意认真辨别放贷机构的资质,尽量选择正规的银行和金融服务机构,仔细阅读合同,参考老师、家长和同学的意见,仔细权衡思考之后作出决定。避免因冲动或对合同内容不明而陷入贷款套路。
最后,如果不慎已经落入校园贷陷阱,要立即与老师、家长沟通,并寻求警方的帮助,切莫为还贷做出不理智的事。对于不合理的贷款高利,法律不予保护,请放心大胆地寻求法律的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