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暴发,不仅使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身体健康受到威胁,也对中小微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造成很大冲击。中小微企业能否挺过疫情防控特殊时期,关系着亿万劳动者的生活,更关系着万千家庭的稳定。区法院充分发挥审判职能作用,依法审理涉企案件,灵活调整办案方式,为中小微企业应对疫情健康发展提供有力司法服务和保障。
一是推行“提前式”研判,促进企业预防预警。走访挂钩企业、园区重点企业并召开座谈会,详细了解企业疫情防控措施,主动调研中小微企业在复工、用工、生产经营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风险及法律问题,及时掌握企业诉求。发布《中小微企业应对疫情防范风险法律建议白皮书》,对中小微企业可能面临的疫情属性纠纷、合同解除纠纷、货物交付类合同纠纷、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金融借款类合同纠纷、房屋或厂房租赁合同纠纷、公司类纠纷、公益捐赠纠纷、劳动合同纠纷、诉讼时效类纠纷等十大经营风险提出防范建议。制定《北京市昌平区人民法院涉新冠病毒疫情防控民事纠纷审理工作指南》,共七章57条,详细规定违约责任承担、合同变更或解除、免责事由、诉讼时效中止事由、除斥期间等法律适用情形,明确处理原则、诉讼程序、审理思路,统一裁判尺度。
二是推行“指导式”意见,助力企业化解矛盾。制定出台《北京市昌平区人民法院关于发挥商事审判职能支持中小微企业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的实施意见》,明确了涉疫情防控引发的商事合同纠纷的司法审查原则和标准,确定了依法支持各项稳企金融政策、及时向政府部门或经营困难企业发送司法建议等具体工作举措,助力中小微企业共克时艰。疫情期间,法院将妥善审理因疫情影响而引发的中小微企业承包租赁类经营性合同纠纷,依法认定不可抗力,公正、合理确定当事人责任,维护交易稳定。强化善意执行理念,审慎适用对中小微企业的财产保全措施,对明确专用于防疫的资金和物资不得采取查封、冻结、扣押等强制措施。依法支持金融机构加大涉及中小微企业的信贷支持、差异化优惠金融服务、开展融资性保险等支持疫情防控的各项政策措施。加大对涉困中小微企业的司法救助力度,对因受疫情影响陷入危困的中小微企业,依法加大诉讼费用缓交、减交的支持力度,切实减轻企业讼累。
三是推行“隔空式”调解,缓解企业经营困难。为有效避免人员聚集可能引发的疫情扩散风险,排查出有调解意向、生产经营较为紧急、与疫情防控紧密相关的涉中小微企业案件,建立防控工作快捷通道,及时开展网络调解,助力企业抗击疫情。针对健身、旅游类企业涉案数量多,当事人来自五湖四海的情况,建立微信群,指导当事人下载、登录“北京云法庭”,确保当事人身处隔离期间能够正常进行诉讼活动。如在一起民间借贷纠纷案件中,被告投资经营的医院被列入疫情定点收治后备医院,为保障被告做好医院收治患者的准备工作,法官及时进行在线调解,促成双方当事人达成调解协议,助力医院抗击疫情。疫情发生后截至2月28日,区法院线上审理涉中小微企业案件186件,调解成功123件。
四是推行“在线式”服务,开辟助企绿色通道。优化诉讼服务流程,制作网上立案操作指南,对远程立案线上操作进行手把手式教学,使当事人实现“足不出户即能立案”。在驻园区法官工作站张贴公告,公布线上诉讼服务方式及操作说明。抽调40名干警作为“助企员”,定期了解企业法律需求,拓展线上服务内容。安排业务能力强、善于做群众工作、系统操作熟练的干警专门负责热线电话、北京法院审判信息网、“北京法院诉讼服务”微信公众号及“北京移动微法院”小程序等,第一时间对当事人递交诉讼材料、咨询诉讼事项、反映诉求等作出处理,为涉疫情防控、有紧急需求的中小微企业参与诉讼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司法服务。
五是推行“灵活式”执行,保障疫情防控工作。筛查与疫情防控相关的企业,有针对性地采取执行措施。为维护中小微企业胜诉权益,与不动产登记事务中心建立联动机制,通过电子公务邮箱向其发送执行材料,线上办理不动产查封、续封、解封、过户等执行措施。加大异地执行力度,办理外地法院各类事项委托14件,推动远程查控,维护涉企申请人利益。案款到位后,线上审核案款发放手续,告知领款流程,安全、高效确保执行案款发放到位,缓解企业资金周转困难的燃眉之急。疫情发生后截至2月28日,累计向中小微企业发放案款906万余元。此外,对提供防疫物资的公司,及时办理解除保全手续。如在一起合同纠纷案件中,被告公司在上海浦东新区法院另案起诉了原告公司,且申请查封了其银行账户。经核实,原告公司将紧急投入医用口罩生产,区法院立即与上海浦东新区法院联系说明了情况。在各方共同努力下,北京某制药公司被冻结的银行账户第一时间得以解封,为企业口罩生产解除障碍。
六是推行“引导式”宣传,提升风险防控意识。积极开展线上“巡回讲堂”,向企业宣传中央、省委、市委、区委关于疫情防控的决策部署,引导企业自觉遵守疫情防控各项要求;为企业员工解答关于合同或劳动争议纠纷等疑问,为企业及其员工有力应对疫情风险提供司法建议,助力企业开展依法治企、防控法律风险。把宣传发动作为保障疫情防控的“先手棋”,综合运用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立体化、全覆盖持续营造宣传攻势。利用“两微一端”以及今日头条、人民日报客户端等新媒体矩阵,开设“战役”栏目,针对疫情期间中小微企业面临的法律问题,积极推送普法文章,发布疫情相关知识及案例,引导企业和员工了解相关法律知识,促进疫情防控工作依法有序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