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一个阵地就是一座堡垒。在这风景如画的美好春天里,面对突如其来的空前疫情,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一名司法行政干警,于德兴同志率先垂范、冲锋在前,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展示了党员干警的担当与风采,诠释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初心与使命。
勇做“逆行者”,初心他最美
在收到市司法局下发的《关于做好新型冠状病毒疫情防控期间刑满释放人员衔接安置相关工作的通知》、《关于做好疫情防控期间刑满释放人员衔接安置工作的“三防”和“干二必须”的通知》及相关文件会议精神后,于德兴同志主动担当、亲力亲为,每天都加班到很晚,起草全区《刑满释放人员疫情防控实施方案》、第一时间安排部署并督促抓好落实、协调沟通各监狱(看守所)与各司法所无缝对接、亲临现场核对材料办理刑满释放人员交接手续、亲自到刑满放人员家核实信息解决困难,从未休息过一天,家中身体刚刚做完手术出院恢复中的爱人他无暇照顾,始终坚持在全区刑满释放人员安置帮教工作的一线前沿,连累了家人、愧欠了妻子,却守住了安置帮教疫情防控工作的一扇门,让每一名刑满释放人员吃上了“定心丸”。他的认真履职、忘我工作,展现了党员干警“坚守一线、冲锋在前”的使命担当,为当好一名安置帮教疫情防控的“守门人”,打赢疫情防控总体战、阻击战贡献着正能量。
敢做“冲锋者”,使命他最艰
疫情防控最难、最有效的就是阻止扩散,人员管理最难、最有效的则是减少流动。刑满释放人员这一特殊群体服刑期满后必须依法释放,也就会产生其在社会上的流动。
如何做好疫情期间刑满释放人员的严密防控,避免密切接触是工作的核心。为此,于德兴同志甘当“守门人”,首先是摸清全区疫情防控期间预释放人员的来龙去脉、分级情况、衔接路径、家庭状况等信息,单独建立衔接接收台帐、制定安置帮教个案,做到一人一策、一人一案、下好先手棋、留好提前量。其次是严格执行市司法局“三防”和“十二个必须”要求,对刑释放人员全部做到必接必送、三单(隔离体温监测结果清单、核酸检测合格报告单、CT检查合格报告单)必有和必须14天居家隔离,坚决杜绝病毒输入扩散。再次是对外省市在京和京籍在外省市居住的刑满释放人员扎实做到一个也不放过、一点也不含糊、一丝也不疏漏,在强化走访排查、教育管理基础上,强化与其户籍地(居住地)司法行政机关沟通联系、一一函告,逐人办理“双列管”手续,确保人员管理和疫情防控“并肩行”“双推进”,一个都不能少。战疫的紧张程度、推进艰难可想而知,几乎每名刑满释放人员的情况都不会一样,遇到的困难也都不尽相同,时常遇到刑满释放人员家人的埋怨、不理解甚至辱骂,但于德兴同志却不评说、不计较、不松劲,只是默默把工作干好、把每一名刑满释放人员安置好当作自己最大的安慰,依然坚持、持续前行。至目前,已建立健全38名6月30日前预释放人员信息台帐,100%做到了底数清、情况明。他常说“特殊时期用特殊手段是必须,有些举措在常人看来可能有点偏激,实际是为了切实保障社会的稳定平安、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就算受点怨气,甚至挨几句骂,也是值得的。”
善做“守护者”,爱心他最暖
“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是有人在替你负重前行”。和千千万万战斗在疫情防控一线的党员干部一样,没有什么防护服、也没有什么特别的防护措施,一个口罩就是他全部的防护“家当”,但他却守着初心、献着爱心,带着使命、肩着担当,将一个一个“久别”家园、渴望团圆的人安全接回并送入家中,使他们得已“重逢”。“感谢你们对我如此重视!我真的没想到政府这么做,把我接力送回家,谢谢政府!谢谢你们!”3月3日,南口镇刑满释放人员刘某,在下车走到家门口时,说出肺腑之言。可他哪里知道,为了他,于德兴同志跑弯了腿、磨破了嘴,经过多次反复与监狱、司法所、公安派出所、村委会电话沟通协商,又不知道多少次到司法所、村委会及刘某家中进行实地走访核实,最终才使其顺利返回家中进行居家隔离并与家人团圆。刘某的案例只是疫情防控期间昌平区刑满释放人员安置帮教工作的缩影,自疫情发生后,现全区无缝衔接安置6名刑满释放人员、办理“双列管”人员17人次、处置刑满释放人员突发事件2起、化解矛盾纠纷5起、帮扶困难人员21人次,无一人不满意、无一人漏管、无一人重新犯罪,最大限度守住了安置帮教疫情防控的一扇门。
“战疫已进入总攻,曙光已显现前方。”守护一扇门、安全了一座城、帮助一群人、温暖了千万家,希望每个人都能如于德兴同志一样“守土有责”,不负韶华、不辱使命!为防疫阻击战站好每一班岗,坚决打赢这场疫情总体战、阻击战,只问初心,无问西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