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昌平回天地区公共法律服务东部分中心(以下简称分中心)仅用了两天时间,快速调解了一起抗“疫”医院食堂交接纠纷,成功地解决了该医院食堂新中标承包商进场、原承包商离场的交接问题。
该涉事医院是抗击新冠疫情定点支援武汉的对口医院。受疫情影响,医院与原食堂承包商之间就合同是否到期问题产生严重分歧,进而引发了新旧食堂承包商交接纠纷。作为抗“疫”定点医院,因食堂不能正常交接,全院两千名医护人员和患者正常用餐无法得到保障,在一定程度上对疫情防控造成了极为不利的影响。市委书记蔡奇、昌平区委书记于长辉高度重视,亲自批示,要求市区有关部门妥善协调,快速处置,决不能影响全市的防控工作大局。
2020年3月24日,昌平区委政法委召集公安分局、法院、司法局、卫计委、市场监管局等多部门召开专题会议研究此项工作。会上,昌平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区委政法委常务副书记梁士强责成天通苑北司法所牵头负责通过调解的方式解决此事,区相关部门和属地街道、派出所等全力支持、密切配合。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区公共法律服务东部分中心立即开启绿色通道,启用调解室和心理咨询室,分中心主任王磊启和天通苑北司法所负责人张子叶积极协作,联合调解。短短半天时间,调解人员通过分别见面谈话和说服教育,纠纷双方当事人均表示同意到分中心通过调解的方式解决争议。
3月25日上午,如约进行调解……
经双方当事人同意,天通苑南派出所、区法院民二庭负责人列席调解,负责提供权威法律指导意见。调解现场,张子叶综合运用共情、倾听等心理方法,充分关注当事人的情绪问题,争取当事人的信任,引导当事人提出真实诉求和需求。
经过长达5个小时的沟通,双方当事人诉求基本明确,但分歧较大未能达成一致。调解暂时中止,张子叶提示双方当事人就此问题进一步深思考虑、慎重决策。当晚,食堂方当事人诉求发生变化,态度有所缓和。张子叶借势继续加强思想工作,引导当事人主张撤离损失。
3月26日上午,调解继续深入……
因双方当事人对食堂现状说法不一,张子叶经原食堂承包方当事人同意,带领司法所工作人员到现场实地核实情况,并劝说当事人尽快解决矛盾纠纷,不要久拖不决,引发不稳定问题。上午11时,原食堂承包商微信文字回复,可以撤场,表示愿意就撤场时间和损失进行谈判。
下午15:00,双方当事人就此纠纷进行二次调解,区公共法律服务东部分中心主任王磊启主调。由于双方就损失赔偿数额悬殊较大,情绪激动,调解被迫暂停。张子叶当机立断,启动了心理咨询室,单独与医院方面进行一对一的沟通疏导。王磊启坚守调解现场,继续做原食堂承包方当事人的思想工作。经过4个小时的耐心疏导,截止下午18:30,双方当事人终于达成一致意见。
为尽快解决矛盾纠纷,王磊启当即带领天通苑北司法所工作人员将调解现场搬至涉事医院会议室与新、老食堂交接撤场工作同步进行。
原本以为胜利在望,可调解再次陷入僵局……
当晚22:00,医院方协调的资金无法到位,导致调解无法继续履行。面对突发情况,王磊启和张子叶积极应对,紧急启动另一个调解,帮助医院与出资方协调资金问题。几经周折反复,医院协调的出资方同意支付部分资金,但与原食堂承包方当事人所要求的赔偿还有一定的差距。王磊启和张子叶继续分别给双方当事人做工作,晓之以情,动之以理,引导双方当事人换位思考,理解对方的难处。
秉烛夜谈,调解最终达成一致……
3月27日凌晨5:50分,经过整整一个晚上的努力,双方当事人终于达成调解,签订调解协议书。
3月31日,双方当事人按照调解协议约定内容履行完毕。原食堂承包方当事人带着写有“护法金刚,正义使者”的锦旗来到区公共法律服务东部分中心,紧紧地握着工作人员的手不住地道谢。至此,该纠纷圆满调解结案。
疫情之下,人民调解工作充分发挥了定纷止争、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