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市司法局工作要求,昌平区围绕农民工权益保障工作,三“点”发力扎实推进“法援惠民生扶贫奔小康”农民工专项维权服务活动,力求为农民工提供更优质高效便捷的法律服务。
一是以扩大宣传为切入点,提升法律援助“广知晓”影响力。线上,各镇街公共法律服务站通过电话、微信群、镇街微信公众号等渠道向辖区群众宣传有关法律法规、规定,引导农民工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南邵、龙泽园公共法律服务站举办线上视频讲座,讲解拖欠农民工工资如何维权等相关规定,使农民工更加直观和深入的了解遇到相关问题应如何处理。阳坊公共法律服务站结合农民工维权方面的实际案例和法律知识,编辑成小故事,通过辖区内的各村(居)微信公众平台发布,将法治宣传和维权服务送到广大村居民和农民工身边。线下,开展集中深入宣传,提高宣传质效。南口、史各庄、沙河、延寿、十三陵等公共法律服务站深入建筑装饰公司、村、社区等农民工务工集中场所开展送法活动,发放普法宣传资料,扩大宣传效果。东小口、霍营、小汤山等公共法律服务站开展农民工维权法律知识讲座,村居法律顾问律师、司法所工作人员现场以案释法,讲解、宣传法律法规,介绍法律援助的申请条件、流程,解答农民工关注的法律问题。北七家公共法律服务站编印《农民工维权手册》,将农民工依法维权的途径方式、给农民工朋友的温馨提示、北京市法律援助相关规定五部分共十三小项内容收入册中广泛发放,使农民工维权有了“指南”。
二是以便民利民为着力点,实行法律援助分类“差异化”援助。各镇街充分发挥镇街公共法律服务站、村居公共法律服务室作用,安排业务精通的工作人员专门接听或接待农民工讨薪类纠纷来电来访咨询,综合运用咨询、宣教、调解、代书法律文书、引导申请法律援助等方式“一站式”做好农民工法律援助。深化援调对接,坚持“宜调则调”的原则,最大力度帮助农民工快速化解劳资等纠纷,在接到农民工维权求助后,优先组织调解,从情、理、法多角度给用工单位或包工头做工作,督促其尽快履行法定义务。对于案情复杂、调解无果的案件,符合劳动仲裁的告知其走劳动仲裁途径,符合法律援助的做好初审工作,详尽告知其法律援助流程和需准备的材料,引导其到区法援中心申请法律援助。
三是以维护稳定为根本点,发挥法律援助守护“第一道防线”作用。北七家公共法律服务站将农民工法律援助服务信访维稳工作摆在重要位置,与镇信访办建立了“访调联动”内部流转机制,信访办在接待农民工来访来电过程中发现适宜调解且当事人愿意调解的信访案件时,第一时间通知公共法律服务站联合参与调解,对于缠访案件,耐心细致地讲解法律及政策,疏导当事人情绪,为其代写法律文书,引导其通过法定程序解决纠纷。东小口公共法律服务站组织村居法律顾问、村(居)司法专干、调解员等携手发力,主动排查与农民工权益密切相关的劳动合同履行、劳动保护、经济补偿等矛盾纠纷,把被动调解转变为主动化解,及时解决农民工讨薪纠纷,全力将讨薪矛盾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