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网群 > 区委政法委 > 昌平

【我为群众办实事】以司法救助传递司法温度

本站发表时间:[2021-11-22] 来源:昌平检察微信公众号 作者:
  近年来,昌平检察院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导,增强政治自觉、法治自觉、检察自觉,全面落实上级各项工作部署,将司法救助工作融入脱贫攻坚大局,拓宽线索来源,动员多方参与,突出能动履职,加大对贫困当事人的救助力度,确保“应救尽救”“应救即救”,收到“心中有大义,眼中有人民”等多面锦旗和感谢信,取得了良好的政治效果、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
  拓宽线索来源,夯实司法救助工作基础

  一是高度重视,统一思想认识
  昌平检察院党组始终将司法救助工作作为检验党史学习教育成效和为民办实事的具体体现,多次研究司法救助工作,研究解决线索移送、资金保障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将线索移送纳入对检察官的绩效考核,提高线索移送的积极性,开辟司法救助绿色通道;要求各办案部门立足当下,抓在经常,着眼长远,在办案中注意倾听、关心困难群众,以“全院一盘棋”的行动力,将“实事办好,好事办实”,努力将司法救助打造为更优、更实、更强的检察民生产品,助推司法救助工作提质增效。
  二是加强统筹,畅通运行机制
  第四检察部作为主责部门,及时学习司法救助政策要求,认真落实高检院的通知精神,自行发现办理2件,办理当事人及其近亲属提请3件,带动司法救助工作开展;制定昌平检察院《关于在司法办案中进一步加强国家司法救助工作的意见》,推动各部门强化大局意识,积极发现、移送线索,各部门共移送线索6件,不断拓展救助线索来源渠道。
  如第一检察部在办理一起刑事犯罪案件过程中发现司法救助线索后,移交第四检察部审查。经承办人调查核实,查明刑事案件被害人周某某因非法行医致死亡,申请人家庭生活困难,是村里的低保户,且加害人并没有对其进行赔偿,决定向救助申请人提供司法救助金人民币2万元。
  三是聚焦重点,实现精准救助
  深刻认识司法救助的制度价值,将未成年人、军人军属、残疾人等特殊群体作为救助重点,深入开展专项线索摸排,并将重点帮扶因案造成生活困难的刑事被害人、被侵权人及家庭,作为开展司法救助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比如,承办人在办理张某全冒名张某金刑事审判监督案调查取证过程中,发现被害人张某金系张某全的弟弟,同时也是智障残疾人,生活无法自理,其父亲早已去世,母亲患有精神疾病,其哥哥张某全又被判处有期徒刑,家里生活来源仅靠已出嫁的姐姐张某林一人维系,家庭生活严重困难。针对这种情况,昌平检察院采取刑事审判监督和司法救助案件同步办理,同步收集固定证据,及时向张某金家庭发放司法救助金4万元,解了燃眉之急。
  动员多方参与,形成司法救助工作合力
  一是加强检政外部协作,为司法救助增助力
  与属地基层政府、民政部门等形成沟通顺畅的案件办理工作机制,通过个案交流、走访互谈等方式,为救助申请人申请贫困户、低保户等开辟绿色通道,简化行政审批环节,达到司法及时救助、行政长期救助的效果。同时,在个案特事特办的基础上,昌平检察院将审查发现的同类线索向行政机关移送,为区域救助工作贡献检察智慧,实现检察机关服务区域高质量发展的工作目标。
  二是引入社会机构参与,为司法救助添活力
  为弥补检察官法律之外专业能力的不足,让司法救助工作更加细致、全面,昌平检察院根据案件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适时邀请社会机构参与救助工作的评估、救助环节,提供智力参考和专业服务,实现“靶向治疗问题”。
 
  比如,在刘某某司法救助案中,为帮助救助申请人心理健康成长,昌平检察院委托北京某中心的专业心理咨询师,运用心理测试及危机干预等心理学方法,帮助刘某某调整失衡心理状态,走出生活阴影,回归正常生活状态。
  三是开展异地远程联动,为司法救助长效力
  针对司法救助案件时效性强,救助申请人拖不得、等不起的实际情况,为了将司法温度尽快尽早传递到位,昌平检察院充分运用科技赋能,助力司法救助工作取得实效。
  比如,受疫情影响,面对非京籍救助对象的经济条件调查工作无法开展的现实困难,昌平检察院主动作为,与异地检察机关建立联动工作机制,发挥检察一体化的积极作用,通过远程视频、司法协助等方式,委托异地检察机关对救助申请人的家庭情况进行调查核实,保证了疫情影响下救助工作不停摆、不减量、不降速。
  突出能动履职,提升司法救助工作效果
  一是开展检察听证,提升司法公信
  昌平检察院坚持将检察听证作为司法救助常态化办案机制来推进落实。结合个案的具体情况,精心做好听证前的各项准备工作,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人民监督员作为听证员,现场评析司法救助的申请理由是否成立、救助数额合不合理、如何将司法救助与社会救助相结合等,不断推动司法救助案件更加公开透明,通过具体的案件提升司法公信力。
  二是坚持向前一步,延伸救助成效
  克服一救了之的短期效应思想,在司法救助案件阶段性办结后,坚持向前一步,对救助申请人件件回访,延续关爱,传递温度,打通为民服务的最后一公里。
  比如,昌平检察院在办理一名在校大学生救助申请案件后,为了做好接续帮扶工作,昌平检察院及时与学校取得联系,建议学校给予必要关注和帮助。同时,定期进行电话或实地回访,了解其学习情况。今年九月开学之际,救助申请人向检察官反馈:感谢检察机关的救助,现在她与同龄人一样,开始了崭新的大学生活。
  三是加大宣传力度,彰显检察担当
  在案件办理的同时,昌平检察院注重依托检察开放日、微信公众号等多渠道强化司法救助宣传,引导全社会更多地关注弱势群体,向需要帮助的人提供帮扶,重拾起被救助人对美好生活的信心。
  下一步,昌平检察院将继续贯彻落实上级部署要求,扎实开展司法救助工作,通过司法救助案件的有效办理,切实强化检察机关在助力脱贫攻坚、服务社会治理中的责任担当,以更高标准的检察履职践行司法为民。


[供稿单位:昌平区委政法委]   [责任编辑:于平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