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年的秋冬攻坚行动中,按照污染精细化管理要求,北京市朝阳区通过建立机制、利用科技手段、实施严查细管等系列“组合拳”,进一步强化扬尘管控,减少扬尘污染。
10月份,朝阳区出台了《朝阳区扬尘污染防治精细化管理机制》。根据要求,成立了以区长为组长,五位副区长为副组长的扬尘污染防治精细化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区环保局、区住建委、区城管委、区城管执法局等各部门明确了分工、职责,进一步为增强扬尘治理合力。
为了进一步强化对重点地区和重点行业的扬尘管控,严厉打击扬尘污染行为,切实落实好企业环境保护主体责任,朝阳区正在开展为期两个月的扬尘污染专项执法检查。
在专项执法检查过程中,通过单独执法或者多部门联合执法等工作方式,对工地扬尘、工业扬尘、裸地扬尘进行检查。
在工地扬尘方面,加大了日常巡查力度。除了对房建工地、市政道路工地、园林绿化工地、水利工地、拆迁工地以及道路遗撒等情况进行定期巡查外,还对工地周边围挡、物料堆放覆盖、土方开挖湿法作业、路面硬化、出入车辆清洗、渣土车辆密闭运输“六个百分之百”是否落实到位进行重点检查。“朝阳区建立了案件移送机制,在检查过程中,一旦发现有扬尘污染问题,将移送相关部门进行处理”。区环保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此外,还建立了属地与职能部门条块结合的监管模式,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对于工业扬尘污染问题,通过“双随机”、全时执法、“点穴式”执法以及热点网格技术,严查工业企业装卸、贮存易产生扬尘的物料时未采取密闭措施或其他有效覆盖措施等问题,督促企业全面落实环保主体责任,减少扬尘产生。
与此同时,对全区裸地进行了苫盖。目前,已累计投资6000多万元对3320余万平方米裸地进行绿网苫盖和有机物覆盖,确保黄土不露天,有风不起尘。
目前,朝阳区已建立了覆盖近600个点位的细颗粒物自动监测系统、124个点位的粗颗粒物自动监测系统和覆盖73个工地搅拌站的PM10监测系统。一旦有扬尘等污染问题出现,借助科技的力量,将在第一时间发现,并通过相关措施,及时处置。
四元桥搅拌站与十八里店、东坝等街乡的垃圾处理厂都安装了了小粒径喷淋装置,作业时可实现全场地湿化降尘,将扬尘扼杀在“摇篮”里。
同时,在对全区重点区域主要道路在完成市级标准要求基础之上,区环卫部门还增加了洒水湿化作业频次和作业面积。尤其是对人流车流密集的重点区域,环卫部门实施不间断湿化作业,确保道路尘土残存量在7g/平方米以内,用精细化管理,防止扬尘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