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朝阳区CBD西北区交通环境设施大升级,涉及光华路、金桐东路、金桐西路、景华街、景华南街、景华北街及兆丰街共7条道路,多个颇具亮点的“黑科技”缤纷亮相。无论是硬件交通设施,还是配套的出行环境,都让出行变得更加便捷安全。
亮点1斑马线会“说话”显示屏抓拍“闯灯人”
11月19日上午8时30分,正值早高峰,朝阳门外大街至金桐西路南边。干净的地面上清晰的交通标识十分醒目。一路向南,走了大约50米后,遇见了第一个东西向的人行横道。
可这个人行横道却不一般。可以看到,行人等候区竖立着两根半米来高的灯柱,在斑马线左右两侧的地面上,还各有一排闪烁的道钉。“您已闯红灯,请退回到安全线内。”“正在倒计时,请不要抢行。”等候红灯的人群中,两个小伙子看到没有机动车通行,刚想挤出人群抢先一步,就被斑马线“叫住”,悻悻退了回来。
原来在等候区脚下,还有一排感应灯带,只要越过“雷池”就会被警告。5秒钟后,绿灯亮起。
“现在绿灯,可以通行。”斑马线又发出提醒,大部队徐徐走过,到达对面后正好再次变灯。像这样的智能设备,在金桐东路、景华北街、兆丰街、景华街、景华南街等东西向道路交会处均已安装。
在一刻钟里,发现仍然有个别老人过马路时,存在走到一半就变灯的情况。设计师考虑到了这个问题,在斑马线中间,位于道路中线处的地面上,施划了醒目的“黄色安全岛”,来不及通过路口的行人,可在安全岛内等候下一次绿灯。
除了会说话的“斑马线”,在金桐东路和兆丰街交汇处,一块硕大的LED显示屏吸引了过往市民的注意。
屏幕被切分成4格,连续抓拍了4张“闯灯人”的全过程,且每一张人物面部都比前一张更清晰。“这也太丢脸了,被拍个现行。”驻足观看的一位市民跟同行人小声嘟哝道。可能正是由于这些被直接“曝光”的前车之鉴,在此等灯的行人无一不规规矩矩站在等候区,按照提示灯通行。
亮点2震荡标线防事故自行车道覆盖广
如何保证非机动车及行人的出行安全,在这里也能看到设计者的用心。除金桐东路和光华路外,其他道路的中线隔离护栏全部撤除,原来的白色护栏更换为金黄色护栏,路边还施划了蓝色出租车上下客车位。
走在非机动车道,所到之处没有原先常见的的白色栅栏,取而代之的是凸起的“震荡标线”。仔细观察,它的外形呈凹凸型,基底加突起部分高度差不多在5mm左右。
别说汽车,就当自行车驶过,偶尔压在上面,骑行人都会迅速掰正车把。而汽车车轮一旦轧上去,产生的振动更为明显,尤其是当司机疲劳驾驶打嗑睡时,在压到振动凸起边缘线时,汽车产生振荡摇晃并伴有轮胎与标线产生的呼啸声,使司机迅速惊醒,避免事故发生。
安全的出行环境,让越来越多在附近上班的人选择自行车解决“最后一公里”。为了方便骑车人,此次改造中,CBD西北区共有22处路口重新施划了更大范围、颜色标识度更高的自行车专用道,施划面积超过1.5万平方米。也就是说,几乎无论在该区域哪里骑行,都可以找到“不间断”的红色自行车道。
亮点3现场劝阻治违停“电子警察”拍违章
步行一圈后,在很多地方出现的违停现象,该区域却很少。这得益于抬头可见的“电子警察”。仅在金桐西路,每隔几十米就能看到有探头拍摄,“京N T10**,此处为禁停区域,请尽快驶离。”旁边的显示屏上会实时显示着违停信息。
“可不敢瞎停,这探头都厉害着呢!”谈到CBD区域的停车,在临时停车区等人的出租师傅十分警惕,“你看马路牙子上清晰醒目的黄色路缘石,都在提醒着驾驶员路侧禁停。”
除此之外,在CBD区域,每天都会安排工作人员进行巡逻巡视,提示电动摩托车、送餐外卖车及私家车正规停放。在此路段巡逻的工作人员说,路边临时停靠或者规定地点短暂停车不会被拍照,可如果长时间停靠超过5分钟将被拍照。
CBD西北区共有28处路口电子警察、51处违法停车抓拍、4处态势监控、3处非礼让行人抓拍、3处违法鸣笛抓拍和1处行人闯红灯抓拍。
交管部门应用多维交通非现场执法技术,对于违章左右转、货车禁行、违章停车、大弯小转等16种交通违法行为,都可实现非现场执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