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社会,互联网发展速度越来越快,与此同时,互联网的“双刃剑”影响日益凸显,网络谣言首当其冲。如今在微信、微博、QQ等社交平台上,网友发布的虚假信息屡见不鲜,网络空间成为了谣言泛滥和传播的滋生地。朝阳警方提示:市民对待未加考证的网络言论,切勿不加甄别盲目相信,传谣造谣者可入刑。
造谣传谣究竟会受到怎样的处罚呢?《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二十五条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散布谣言,谎报险情、疫情、警情或者以其他方法故意扰乱公共秩序的;投放虚假的爆炸性、毒害性、放射性、腐蚀性物质或者传染病病原体等危险物质扰乱公共秩序的;扬言实施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扰乱公共秩序的。
《刑法修正案(九)》在现行刑法第291条中增加:编造虚假的险情、疫情、灾情、警情,在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体上传播,或者明知是上述虚假信息,故意在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体上传播,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严重后果的,处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
面对谣言应该如何处理?朝阳警方提醒广大网民:要树立文明上网的意识,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不造谣;不轻信网络谣言,不传谣;遇到似有模板的谣言信息时,善用检索工具;遇到不确定的信息时,仔细观察细节纰漏、信息来源,可求助科普权威;遇到谣言要积极向有关部门举报;个人合法权益因他人造谣而受侵害时,要及时向公安机关报案,用法律保护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