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网群 > 区委政法委 > 朝阳

警惕电信诈骗 切勿轻易汇款

本站发表时间:[2020-01-14] 来源:北京政法网 作者:
  年末岁初一直都是电信诈骗高峰期,各诈骗手段层出不穷,花样众多。朝阳打击治理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区反诈中心,梳理了3大类电信诈骗常用套路,帮您第一时间识破骗局。警方提示,在非面对面交流的任何情况下,切勿轻易进行汇款、转账等操作,对于任何电信网络渠道的打款地址都要保持警惕,同时陌生链接和二维码不要轻易点击。
  冒充多种身份编造理由
  1、冒充公检法电话诈骗:冒充公检法工作人员拨打受害人电话,要求将其资金转入国家账户配合调查。
  2、微信伪装身份诈骗:加为好友骗取感情和信任后,以资金紧张、家人有难等各种理由骗取钱财。
  3、冒充QQ好友诈骗:冒充该QQ账号主人对其好友以“患重病、出车祸”“急需用钱”等紧急事情为由实施诈骗。
  4、冒充房东短信诈骗:冒充房东群发短信,称房东银行卡已换,要求将租金打入其他指定账户内。
  5、冒充黑社会敲诈类诈骗:自称黑社会人员,受人雇佣要对其加以伤害,但事主可以破财消灾,然后提供账号要求受害人汇款。
  利用伪基站群发短信打电话
  1、贷款诈骗:通过群发信息,称其可为资金短缺者提供贷款,月息低,无需担保。然后以预付利息、保证金等名义实施诈骗。
  2、金融交易诈骗:犯罪分子以某某证券公司名义通过互联网、电话、短信等方式散布虚假个股内幕信息及走势,骗取事主资金。
  3、医保、社保诈骗:谎称受害人医保、社保出现异常,诱骗受害人向所谓的“安全账户”汇款实施诈骗。
  4、兑换积分诈骗:谎称受害人手机积分可以兑换智能手机,对方以补足差价等理由要求受害人汇款到指定帐户;或发短信提醒受害人信用卡积分可兑换现金等实施诈骗。
  5、提供考题诈骗:针对即将参加考试的考生拨打电话,称能提供考题或答案,要求将好处费的首付款转入指定帐户实施诈骗。
  6、高薪招聘诈骗:通过群发信息,以月工资数万元的高薪招聘某类专业人士为幌子,以培训费、服装费、保证金等名义实施诈骗。
  7、中奖邮件诈骗:通过互联网发送中奖邮件,以“个人所得税”、“公证费”、“转账手续费”等各种理由要求受害人汇钱。
  网上购物陷阱
  1、退款诈骗:冒充淘宝公司客服拨打电话或者发送短信谎称受害人拍下的货品缺货,需退款,要求购买者提供银行卡号、密码等信息,实施诈骗。
  2、网络购物诈骗:开设虚假购物网站或淘宝店铺,一旦事主下单购买商品,便称系统故障,订单出现问题,需要重新激活。随后,通过QQ发送虚假激活网址,受害人填写好淘宝账号、银行卡号、密码及验证码后,卡上金额即被划走。
  3、低价购物诈骗:通过互联网、手机短信发布二手车、二手电脑、海关没收的物品等转让信息,一旦事主与其联系,即以“缴纳定金”、“交易税手续费”等方式骗取钱财。
  4、机票改签诈骗:冒充航空公司客服以“航班取消、提供退票、改签服务”为由,诱骗购票人员多次进行汇款操作,实施连环诈骗。
  5、二维码诈骗:以降价、奖励为诱饵,要求受害人扫描二维码加入会员,实则附带木马病毒,盗取受害人的银行账号、密码等个人隐私信息。
  重要提示
  牢记“六个一律”
  通过上述诈骗手段,不难发现多数电信诈骗案件源自手机用户个人信息泄露。所以,个人用户在日常生活中必须加大个人信息的监管力度,将个人信息安全重视起来,将其作为个人财产等同对待。尤其是对银行、电商、电话号码等保有大量个人私人信息资料的行业、平台信息,更需妥善保存,降低外泄可能。
  防范电信网络诈骗,要牢记“六个一律”:一是只要一谈到银行卡,一律挂掉;二是只要一谈到中奖了,一律挂掉;三是只要一谈到“电话转接公检法”的,一律挂掉;四是所有短信,让你点击链接的,一律删掉;五是微信不认识的人发来的链接,一律不点;六是一提到“安全账户”的,一律是诈骗。
  在遭遇电信诈骗时,保留“证据”也是重要一环,包括保留联系历史信息和转账资金信息,这些证据有助于警察找到持卡人身份,进而锁定犯罪嫌疑人,实施抓捕。
 


[供稿单位:朝阳区委政法委]   [责任编辑:丁彧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