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数据统计,2019年12345市民热线共接听来电696余万次,其中三分之二涉及物业管理问题。
枝叶关情,民生在心,《北京市物业管理条例》正式施行之际,5月8日上午,朝阳法院酒仙桥人民法庭党支部和朝阳区枣营北里社区物业联盟党支部联合召开新闻通报会,以党建引领物业纠纷源头治理。
朝阳区委政法委副书记刘红、组织部副部长谷昆鹏、麦子店街道工委书记刘晓玲、朝阳法院党组副书记、副院长郭莉蓉出席通报会。北京市人大代表陈巴黎、李有光全程参会。通报会由朝阳法院党组成员、政治部主任刘黎主持。
央视社会与法频道、北京卫视法治进行时栏目分别在“央视频”、微博、头条号对通报会进行同步视频直播。法制日报、北京新闻、北京日报、北京青年报、新京报等多家媒体进行报道。
共建共治 背景思路
麦子店街道工委书记刘晓玲介绍,麦子店街道枣营北里社区因老旧楼多、物业产权单位多、居民诉求多而被视为典型“三多”社区,社区治理难题亟待破解。为配合《北京市物业管理条例》贯彻实施,依托街道区域化党建平台,在区委组织部及区委政法委的指导下,枣北社区物业服务联盟党支部与酒仙桥法庭党支部达成了联合打造“物业纠纷源头治理示范小区”共建项目的意向,探索将社区打造成为物业纠纷减少、群众满意度提高的和谐宜居社区。
随后,朝阳法院党组副书记、副院长郭莉蓉介绍了该院“一统双网三支点”矛盾纠纷源头治理体系的推进情况和以“底线防护、高位引领”为指导,与辖区共同构建党建引领物业纠纷化解新模式的背景、思路。
共建共治 正式签约
枣营北里物业服务联盟党支部支部书记陈桂平、朝阳法院酒仙桥法庭党支部书记吴彬,现场签订共建协议并达成共建意向--依托党建引领,以“四联四力”为抓手,着力前置防线、前瞻治理、前端控制、前期处理,通过畅通和规范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利益保障通道,努力实现精治共治法治,努力将矛盾化解在基层。
“四联四力”工作机制
组织联建,充分发挥党委引领的“牵引力”。由酒仙桥法庭党支部指派党员法官以党支部副书记(席位制)的身份加入到枣营北里社区物业联盟党支部中,增强枣营北里社区物业联盟党支部的专业指导能力。
服务联供,充分发挥司法服务的“助推力”。酒仙桥法庭党支部指派党员法官和法官助理作为“纠纷调解员”和“普法宣传员”,采用“请进来”和“走出去”的方式实现司法服务下沉,推动物业纠纷前端化解。
资源联合,充分发挥协作配合的“聚合力”。将法庭的法律专业优势与社区的组织协调优势相融合,提高化解矛盾的整体效果。通过发布示范性裁判手册、制作普法动漫视频等方式解答常见的法律问题,引导业主和物业公司合理表达诉求,力争达到“解决一问,教育一片”的治理效果。
难题联解,充分发挥化解矛盾的“攻坚力”。通过上门集中化解纠纷、提供精准定向帮扶等方式,有效破解社区治理中的类型矛盾和涉诉难题,为物业企业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为居民营造和谐宜居的生活氛围。
朝阳区委组织部、政法委对区法院积极延伸司法职能、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给予高度评价。朝阳区委政法委副书记刘红指出,将人民法庭的司法专业优势与社区的组织协调优势有机结合,努力从源头上平复化解物业矛盾纠纷,这是又一具有朝阳特色的基层社会治理创新之举,也是落实《北京市物业管理条例》的务实之举,对于坚持和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体系,推动社会治理和服务重心向基层下移,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差异化、个性化的需求具有积极意义。
朝阳区组织部副部长谷昆鹏表示,支部共建协议的签订是党建引领下社区治理、物业管理与法治保障融合共进的积极尝试,将“接诉即办”深化为“未诉先办”,树立了到基层一线解决问题的鲜明导向,发挥了基层党组织在社会治理体系中的重要作用,期待区法院为全区加快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贡献更多司法智慧和实践经验。
答记者问
发布会结束后,麦子店街道枣北社区物业服务联盟党支部书记陈桂平、酒仙桥人民法庭党支部书记吴彬接受了记者采访。
陈主任,您觉得共建机制给社区带来哪些变化?
开展共建活动前后,社区的变化可以概括为“一低两高”:一是社区纠纷数量有所降低。共建形成的协调联动工作机制能够及时发现矛盾,第一时间化解纠纷,可以及时实现“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同时在纠纷解决的过程中,社区工作者与法院工作者可以发挥各自职能优势,注重情、理、法三者融合,能够很好的起到案结事了的效果。二是社区群众法律意识有所提高。通过法律咨询、庭审观摩、法制宣传等一系列的法律帮扶活动,让群众增强了法制观念,提升了维权能力,更懂得在生活中如何敬法守法,如何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三是社区互助氛围有所提升。通过开展共建活动,能够让邻里之间、居民与物业公司之间形成良性互动、有效沟通,体会彼此工作的不宜,增强彼此的“同理心”,从而实现互帮互助、互相理解的社区氛围。
吴庭长,您认为打造示范小区对物业纠纷的化解有什么样的意义呢?
在此次共建活动中,法院从维护社会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主动转变为矛盾预防和调处的前线,积极探索党建引领下协调联动的多元化解纠纷机制,对于合力破解物业管理这一难题有着重要的意义。法院有着丰富的审判经验与法律专业优势,社区党组织有着密切联系群众的组织优势,结对共建可以充分发挥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聚合效果。
同时,我认为,这种共建模式具有很强的可复制性。虽然朝阳区的社区众多,但涉及物业纠纷的类型还是比较集中,群众的诉求也有很多同质性。通过与枣营北里社区的共建,法院可以深入到群众中,掌握人民群众最及时、最迫切的法律需求,在整理上述需求后,制定成示范性裁判手册、普法视频、培训教材等,反过来开展更有针对性的普法工作。而这些普法素材是可以及时、免费的推广到其他社区的。我们下一步就是将共建形成的普法教材尽快推广到全区的各个街乡、各个社区。
参会感言
北京市人大代表 陈巴黎
法院每年审理大量的物业纠纷,这一次主动走入社区,将法律专业知识传递给社区,帮助社区从源头预防纠纷、化解矛盾,体现了基层司法的社会担当,为社区法治化治理提供了强有力的智慧支持。希望合作继续切实发挥作用,并不断总结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
北京市人大代表 李有光
《北京物业管理条例》施行后,社区主动与人民法庭加强合作,为基层治理注入法律力量,可以更好地发挥物业服务社区群众、维护百姓合法权益、改善生活工作环境、构建和谐社区的积极作用。枣营北里社区在这方面走在了前面。
物业公司 苏红
之前参加过几次酒仙桥法庭法官党员给物业联盟党支部成员开展的普法讲座,受益很多,在物业纠纷预防和规范劳动用工等方面都给予我们很多指导。今天能够见证共建协议的签订很荣幸,期待两个党支部开展更多联建活动,帮助我们物业公司提升能力水平,更好的为居民做好服务。
居民代表 王端
作为社区居民,最关心物业服务质量,关心社区的生活环境。以后我们社区不仅有社区工作者,还有法院党员的帮助,一定会有更多更好的变化。我们也要多学习法律常识,在生活中敬法守法,共同维护社区的和谐宜居氛围。
通报会还发布了酒仙桥法庭结合居民需求和实践案例精心制作的《物业纠纷示范性裁判手册》和《法官眼中的物业纠纷》系列普法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