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教育整顿】探索治理新方法,用“智慧”助力平安朝阳建设
朝阳区委政法委“一盘棋”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和政法队伍教育整顿同向发力,聚焦群众反映强烈的“急难愁盼”问题,深入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探索市域社会治理新方法,破解治理难点,让群众享受更多平安红利。围绕老旧小区消防隐患多、消防设施短缺等短板痛点,统筹公安朝阳分局、朝阳消防救援支队、朝外街道,在吉祥里社区利用物联网和AI技术,打造北京市首个居民社区智慧消防管理系统,全面促进信息化与消防业务工作的深度融合。
01
构建消防“安全网”
改造设备,加强技防。利用物联网和AI技术对吉祥里社区消防设备进行升级改造,设立462个烟感报警器、373个手动报警器、342个声光报警器以及181台AI摄像机等1358套智能终端。各类报警器、AI摄像机与社区微型站指挥调度系统联接,严查楼道堆物堆料、飞线充电、堵塞消防救援通道等消防隐患。
开发APP,加强人防。开发“消防设施巡查APP”,由物业值班人员完成日常消防设施巡检,社区值班人员通过社区微型站指挥系统实时查看、督导巡查。开发“消防隐患举报APP”,由居民及时上报反映消防隐患,做到无死角排查隐患。通过人防和技防相结合,逐步完善隐患排查体系,把消防隐患消除在最初端最前沿。
02
打造消防“桥头堡”
小区内安装多种智能设备均与社区微型站指挥调度系统互联,建立起联动预警体系,实现社区火情自主识别、自动预警,大大提高消防救援反应能力,切实达到“灭早、灭小、灭初期”的效果。
小区各楼层公共区域、地下空间等区域安装的无线物联网烟雾报警器、无线手动报警装置、声光报警器等设备,在捕捉到可疑火情时,能及时通知值班人员到场核查。安装物联网紧急疏散声光报警器,在紧急情况发生时触发疏散警报,提醒居民及时撤离现场。
楼层公共区域、地下空间等区域安装智能探头设备,对居民电动车楼内飞线充电、乱堆物料等行为进行自主识别和语音劝阻,劝阻无效时自动向物业值班室报警。
辖区高点、高层竖井、强电室、电动车充电棚等消防重点区域安装AI智能火眼机器人,能自主通知附近点位工作人员到场处置探测到的烟雾、火焰。
03
搭建消防“连心桥”
街道层面。设立街道消防应急指挥中心,建立领导值班机制,值班室内配备统一的智慧消防专用终端,统管街道消防事务,监督推进社区消防工作,并将社区消防微型站、社区警务工作站、交通执法站办公地点及人员进行合并,增强处置力量。
社区层面。社区在街道的支持下,联合消防救援等专业力量,与辖区重点单位、物业公司建立联防联控、联勤联动的“七级联动”社区消防处警体系,通过制定社区消防工作的考评与奖惩制度提高辖区出警速度,激发并凝聚多方力量参与社区消防治理。
物业层面。小区物业公司设立值班室,并在值班人员手机里安装具备任务出动、备防值班、消防水源地图、消防预案等模块的“灭火队APP”,火情发生时由街道消防应急指挥中心统一调度物业值班人员。
04
创建消防“说明书”
街道工委联合公安、消防、社区、物业多方协商,群策群力,着力打通社区消防最后一公里。
成立研究小组,完善制度。围绕“微型消防站、专职安全消防员、消防物联网、消防信息化服务体系”等方面,成立智慧消防课题研究小组,协商制定了《朝外地区消防管理细则》和《社区消防“十大”运营制度》,完善补充备防值班、设施巡检、隐患排查等相关制度。
梳理工作流程,明确职责。建立街道、居委会二级消防安全隐患监管与事故应急体系,通过梳理消防报警、隐患排查与处置、联动处警等流程,明确消防、街道工委街道办事处、街道防火委、区域联防组成员单位、派出所、警务工作站、社区、物业、居民的消防职责和义务,确保社区智慧消防工作机制运行稳定。
05
构建消防“智慧脑”
街道依托“四个体系”,构建社区消防大数据平台,深层分析地区火灾报警、火灾救援、火灾隐患及处置、志愿消防员、地区消防力量、地区消防设施、社区消防水源等大数据,为社区消防管理的科学决策、科学施策、科学评价提供科技支撑,并通过挖掘整理平台实际运行过程中的数据,快速精准查找出辖区消防安全体系中的漏洞,持续完善社区消防安全体系,最终实现消防管理的可视化、可量化、智能化,形成公众参与、社会协同、上下联动的治理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