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投票丨朝阳法院陈扬:做有温度的裁判者
10余年审判经验,3000余件审结案件,荣获首都劳动奖章、北京市优秀共产党员、北京法院党建工作先进个人、朝阳区优秀共产党员等,荣立个人三等功2次,荣获个人嘉奖4次。朝阳区人民法院民一庭副庭长、审判员陈扬,用精湛的业务水平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当好一名人民法官。
她说,“我希望一‘槌’定音之后,诉讼在当事人的生活中翻篇,他们可以继续好好生活。”这是她学习法律、成为一名法官的初衷,而她在审判工作中也身体力行地践行了司法为民的宗旨,为群众定分止争、排忧解难竭尽全力,为弘扬法治精神、保障司法权威恪尽职守。
彰显法治温度:司法温情的传递者
在社会大众眼中,法律是无私的、严肃的、高高在上的,是一旦触碰便让人不寒而栗的红线;而在陈扬眼中,司法却是温暖的、讲情理的,心系人民、为民服务才是它的本质所在。
疫情期间,她曾经审理过一起旅游合同纠纷案。受疫情影响,原本约定的旅行计划取消,当事人认为旅行社存在违约行为,遂将其诉至法院。最初双方当事人针锋相对、互不相让。但如果依照一般的诉讼流程推进,从庭审到判决再到执行,周期长、成本高,且在严格的疫情防控态势之下,当事人为诉讼进行的奔波不仅更加容易使自身疲倦,也增加了健康风险。
为了帮助双方尽快处理问题、化解矛盾,减轻当事人在疫情期间的诉累,陈扬认真地倾听双方的诉求,了解双方面临的实际困难,并以此为基点,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地积极调解,倡导当事人相互理解疫情对民事活动带来的不便、共克时艰,并最终促成了双方和解。当事人因疫情原因没办法线下出庭,她便依托北京法院“云法庭”在线庭审并送达调解书,让当事人足不出户即解决了纠纷。双方“化干戈为玉帛”,了却了卡在日常生活中的“一桩大事”,回归安宁生活,也深刻体会到了司法的温情。
捍卫司法公信:司法尊严的守护者
伯尔曼曾言:“法律应当被信仰,否则它将形同虚设。”陈扬坚信,法律不仅仅需要实践,更需要被人民信仰,让公平正义的种子在每一位当事人心里开花结果,是与公正司法同等重要的事。在她10余年的审判生涯中,她也真正将捍卫司法公信融入到了每一个案件之中。
几年前,陈扬曾经审理过一件医疗纠纷的案子。在这个案子中,当事人父亲因为感冒而住院,却未曾想住院后病情急剧恶化,不幸离世。家属情绪激动,认为是医院的医疗事故导致了他父亲的死亡,于是来到法院想要“讨回公道”。但是医疗纠纷案件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和复杂性,需要进行司法鉴定来明确双方责任和过错。陈扬告诉家属,如果要走审判程序,司法医疗事故鉴定是必不可少的环节。但当事人却认为这一环节是法院和医院互相串通,是在恶意拖延审判进程,对审判的公正性产生了怀疑。
基于此种情况,陈扬没有与其争论,而是主动约见当事人,解答他的疑惑。在交谈中她发现,当事人与他父亲感情十分深厚,一时难以接受父亲去世的事实。于是她就坐在接待室耐心地聆听他讲述他与父亲之间的故事,听他倾诉心中的苦闷和痛苦,为他的情绪提供宣泄的窗口。
当事人把想说的话说完,情绪也慢慢平复下来、逐渐恢复理性。这时陈扬便耐心地向他解释为什么要进行司法鉴定、司法鉴定针对的是哪些问题、司法鉴定的具体流程,并叮嘱他按规定需要准备哪些材料、针对鉴定他享有哪些权利、鉴定结论出来之后应当做哪些准备等等。这些对当事人手把手的帮助和点对点的释明,打消了当事人的疑虑,也让当事人看到了司法的公平公正,庭审程序得以顺利推进。
以上仅仅是陈扬审判工作的一个缩影。实际上,不论大案小案,她都十分注重与当事人的沟通,用规范的举止公正对待每一位当事人,秉公办案、廉洁适法,赢得了当事人的信任,也赢得了当事人对法律的尊重和对司法的认同。
提升审判质效:司法为民的践行者
走进她的办公室,最先映入眼帘的便是电脑和电脑旁的一堆书籍,恰好遮住了她的整个身形。走进她,发现她正在认真研读一本有关航空损害责任纠纷审判实务的书籍,彼时她正在负责审理一批与之相关的重大敏感案件。一边办案一边钻研,这是她工作的常态。
从事审判工作十余年,可以说她对于审判的流程、法律的适用已经十分熟练,多次参与和承办重大敏感案件、大标的案件、疑难复杂案件,也多次因其精湛的审判技能获得首都劳动奖章、北京市优秀共产党员、北京法院党建工作先进个人等荣誉。但她总想要把每个案子都办得再精细一点,让当事人更省心一点、让群众更满意一点。因此她会在审判前明确焦点,在审判时关注细节,在判决后分析总结,办好个案的同时,拓宽审判思路、提升审判质效。
医疗纠纷案件是涉及民生的重大案件,矛盾大且突出。通过多年承办医疗纠纷案件的经验,她发现因为需要鉴定,而鉴定流程复杂,当事人对鉴定程序不熟悉、不理解,常常出现诉讼流程过于延长的情况。对此,她认真总结医疗纠纷案件的审理思路,针对当事人对鉴定的不熟悉,开创了“鉴前指导”的工作方法,提前为当事人列出材料清单,指导材料准备;针对审判流程,基本形成了一次庭审启动鉴定程序、当庭制作鉴定委托函、及时移送鉴定检材的审理模式,有效缩短了诉讼周期。
同时,她还密切关注医疗案件当事人面临的实际困难,防止因诉讼周期影响当事人权利的行使。在一起因医院过失导致患者截肢的医疗纠纷案件中,她两次裁定先予执行,督促医院在诉讼中支付患者医疗费31万元,缓解了患者就医之急。
法律的适用不是刻板的,司法实践不是一成不变的。陈扬在工作岗位上不断总结创新、开拓进取,保障了审判的及时性、专业性,真正站在群众视角上思考如何为群众提供更优质的司法服务,以人为本,勇做司法为民的践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