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至今,细算下来,从事司法工作已经整整11个年头了。温上一壶酒,对这个职业的戏谑、自嘲可以说上一晚上。但是,真正值得回味的不是这些自嘲和挖苦,而是那些温暖人心的涓涓细流。
给每一个当事人取一个温暖的名字
带来安定的是两种力量:法律和礼貌。
——歌德
优雅老太太的故事。曾经办理过一个委托理财案件,原告是一个60多岁的老太太,每次来法庭都带着一把雨伞、一个帆布包,衣着头发打理得干干净净,看起来既精神矍铄又举止优雅,法庭上的发言也是思路清晰、有理有据。她每次找我时,如果我正在开庭,她就会静静地坐在门口等着,不会吵闹喧哗。为了维护老太太应该得到的权益,我主持了几次调解,最后,在老太太作出关键让步的情况下,双方达成了和解。临走时老太太跟我说,给法院添麻烦了,并拿出了一本自己撰写的书要送给我,说:“你是个好人,愿好人一生平安。”我委婉拒绝了并且认真地告诉她:“化解纠纷的不全是法院,还有您的谦让。”
执拗专家的故事。原告是个机械制造方面的专家,曾经申请过院士,跟他交流中了解到,他有很多专利,为企业、为国家作了不少贡献。更难能可贵的是,虽然我和书记员都是年轻人,但是这位老专家对法院工作人员很尊重,对对方律师也很客气。庭审中我们也发现,在具体事情上,这位老先生比较认死理,诉讼的预期比较高。经过审理,我依法驳回了他的全部请求,判决后他打电话说,不能认同我的判决,他准备打到底,上诉、再审、申诉、信访,只是怕影响对我工作的评价。我告诉他,我愿意对自己的判决负责,支持他上诉和依法申诉。但是后来他还是失约了,没有上诉,没有申请再审,也没有信访。这个执拗的老头儿!
愿你有一个灿烂的前程
世界上有两件东西能震撼人们的心灵:一件是我们心中崇高的道德标准;另一件是我们头顶上灿烂的星空。
——康德
在一个阳光洒满窗台的早上,我接到了一个令人惊喜的撤诉电话。案件了结固然让人高兴,但我仍习惯性地问道:“撤诉是自愿的吗?”对方答:“是的。”“为什么撤诉?” “法官,我和被告以前也是朋友,我觉得这个案子再打下去,只能是双方不断撒谎,我不想再撒谎”。这个撤诉理由是第一次遇到,我顿了一下,一时不知道该说什么,又重复问了一遍:“撤诉是自愿的吗……”
诚实的人,请你见谅。我的职业习惯告诉我,最先关注当事人的撤诉是否自愿,但是,我在内心里愿你永远做一个真诚的人,愿你有一个灿烂的前程!
这是一个充满不幸的“工亡”案子。原告是死者的妻子,没什么学历,也没有固定工作。死者刚上班没几天,还没来得及缴纳工伤保险,就因自身疾病在单位死亡,原告起诉要求用人单位支付工亡赔偿50余万元。庭前会议中,用人单位拿出了有关部门不予认定工亡的决定书,按照常理发展,下一步将是驳回原告的诉讼请求。出乎我意料的是,用人单位表示死者为大,愿意支付死者的丧葬费,并补偿原告5万元。更出乎我意料的是,原告看到被告的态度后,表示非常感谢单位愿意支付丧葬费,至于补偿可以少付一些。就这样,在一个晚霞染红了半边天的傍晚,这个案子以5万元调解结案。
子曰:“求仁得仁,又何怨乎?”法官的职业属性就是要每天面对负能量,每个法律人坚守职业的原因可能千差万别。但是,人性的真善美必然是大家共同珍惜的东西。我有一个法庭,面朝大海,春暖花开;那幸福的闪电告诉我的,我将告诉每一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