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3日,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检察院(以下简称朝阳区检察院)开展了2024年度优秀检察建议及纠正违法案例现场评审。评审邀请市人大代表郭天光,区人大代表蒋先玲、吴长清,人民监督员张华,以及市检察院法律政策研究室副主任孙春雨、北京市检察官学院副院长孙利国、朝阳区检察院第一检察部副主任(挂职)刘辰等7人担任评委,对入选案例进行评审。
2024年,朝阳区检察院积极发现监督治理线索,全面摸排问题症结,注重跟踪督促落实,取得良好监督效果。此次参评的19件检察建议及纠正违法案例经初审后入围最终评审,涉及跨境电商规范管理、医保基金监管、环境保护、单用途预付式消费治理、剥权人员违规出入境等多个领域。
与会评委对19件检察建议及纠正违法案例进行了评审和点评。评委们认为,参评的检察建议及纠正违法案例涵盖四大检察,能够关注社会热点和民生焦点,充分利用大数据法律监督模型,抓住问题核心,提出具有可操作性的建议,注重跟踪督促被建议单位整改,法律适用准确,程序规范,社会效果显著,体现了检察官对民生热点和重点问题的深入关注和及时应对,是新时代检察机关“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的典型例证。
对今后如何开展检察建议及纠正违法案件办理工作,朝阳区检察院副检察长杨征军指出:
强化法律监督,推动社会治理法治化
要立足检察办案实际,注重发现社会治理中的漏洞和薄弱环节,通过制发检察建议等监督方式,共同推动社会治理法治化进程。
注重源头治理,推动社会治理靶向化
要深入基层,掌握社会矛盾纠纷的规律和特点,及时提出有针对性的治理措施,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和谐稳定。
加强宣传引导,推动社会治理社会化
要探索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专家学者、人民监督员等外部监督力量参与整改落实情况回访,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
下一步,朝阳区检察院将不断强化检察机关法律监督宪法定位,践行“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的基本价值追求,办好检察案件,讲好检察故事,自觉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为法治担当,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贡献检察智慧和力量。
图/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检察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