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复工方案、人员管理台账制定了没?人员出入体温测量记录、公共场所消毒落实了没?测温枪、消毒液、口罩等物资有保障吗?食堂、宿舍、会议室、大开间办公区怎么管理?设立隔离间了吗?保安、保洁、外派人员怎么管理的?企业复工有什么困难……? 自2月28日一企一策指导检查工作开展以来,这一串串的问题、一个个的数字就萦绕在每一位检查干部的脑海中。
张晔同志肩负着长安街沿线楼宇检查工作。新东安、东方广场写字楼是东城区外资、合资企业较集中的地方,文化差异较大,外籍人员较多,企业对入户指导工作不太理解,对于疫情发展过于乐观。有的外资企业没有测温枪,没有消毒工具,对员工的管控比较松散,员工进入没有体温监测,有的外企甚至把她拒之门外。她一次次的上门,耐心细致的对企业进行防疫辅导,讲解日常防护方法、防疫要点和应急处置流程,为企业的复工复产增强了保障。
廉思文同志寓服务于检查工作中,中午匆匆完成手头工作,即投身到重点企业防疫检查工作中。离下午约好的检查督导的时间只剩下不到30分钟了,为了不让楼宇管家等待,她常常采用骑行+地铁+骑行的模式,提前抵达检查现场。耐心解答企业关于防疫知识的疑问,为企业做好防疫指导,消除防疫工作中存在的疏漏,协助企业创造一个安全的复工复产环境。
刘冰同志平均每天督导十几家企业,推广“北京健康宝”小程序,发放疫情防控手册,为了多跑几家企业,她争分夺秒,一整天不敢喝水。最多的一天跑了5座楼宇,5天时间共现场督导13家楼宇内的50余家企业。当看到企业防控措施到位,不合格的企业经过指导整改后达到防控要求,人民的生命健康又多了一份保障时,她的心里别提有多满足、多自豪了……
安冷同志善于当好指导组的后勤“小管家”。锁定商务楼宇,聚焦服务对象,梳理中央、市重点企业、异地纳税企业、区1000强、500强等重点企业复工难题,防疫物资需求,保障每日6点前一份当日检查信息出炉。炒好了“这道菜”之后,她又积极投身到高精尖产业项目申报、2018年驻区企业能源政策兑现等产业发展科的日常工作中去,力争为企业烹饪出更美味的“佳肴”,帮助他们渡过难关。
张晓丹同志的孩子还不满一周岁,她却毫不犹豫地投身到防疫工作中,一天就跑遍中青旅大厦、科林大厦、雍贵中心和通正国际大厦四栋楼宇,对已复工的部分企业办公现场逐一落实防疫工作,核查物资储备和应急预案,同时还针对楼宇存在空租率高的问题,积极搭建平台,提供有效信息,协助相关部门与企业对接,解决楼宇空租率高的问题。
王丽丽同志细致认真,一心做好企业的贴心人。入户前,她认真学习防疫指南要求,向各楼长充分了解企业复工防疫基本情况,强调容易出现的薄弱环节,要求各楼宇企业先期做好自查和完善。抵达现场后,她与疾控中心人员一同针对防疫要点逐条逐项开展指导和检查,仔细查看防控方案、工作记录等资料和实地情况,坚决不放过每一个防疫死角。结束后,她认真做好情况梳理,对于在检查中发现的共性问题、好的经验做法和企业迁出情况及时汇总上报。
杜雪同志在入户检查前,对检查人员进行了企业和楼宇情况的培训。通过现场检查发现,楼宇物业单位和企业对疫情防控工作普遍非常重视,但有些企业过于纠结“检查”结果,对我区多管齐下的精细化管理方式有些不理解,特别是其中还有些是我区纳税贡献大的企业。对于这样的企业,杜雪同志设身处地站在企业角度,以“一家人”的立场,不厌其烦地解释沟通,介绍我区对抓好当前疫情防控的工作思路,将检查中收集到的好的经验做法推送给企业参照,让企业体会到东城区对企业的重视和关爱,从而得到了企业的理解和支持。
本次疫情防控现场检查对象都是我区1000家“紫金服务”企业,说是检查,其实更是对企业防疫工作的指导和服务。通过现场查找企业在疫情防控方案制定和应急处理中存在的问题,给予改进建议,帮助企业完善疫情期间的管理制度,在有效提高了企业防控意识和责任意识的基础上,也提高了我们对企业的服务水平,从而增进了政府、属地、楼宇与企业的粘性。
从2月28日到3月10日,历时12天!对全区37栋商务楼宇中的305家重点企业进行现场检查和指导!每每走出办公区时,华灯已上,每一家企业都留下了以张晔、廉思文、刘冰、安冷、张晓丹、王丽丽、杜雪为代表的东城发改人的足迹和汗水!三月春雨已至,万象更新,胜利正迎面向我们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