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8月19日,北京市东城区人民法院执行局使用电子封条对朝阳区某小区的一处房产进行查封,实施24小时“监控”。经案件申请人向法院提出申请,执行法官依法对涉案房产进行搜查,对室内物品仔细勘察、清点造册,拍照取证留存,并在房本加装电子封条,防止被执行人或其他人员擅自进入室内妨碍执行。
据东城法院执行局不动产处置团队负责人王相杰介绍,该案件是一起民间借贷纠纷,因被执行人未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申请人向东城法院提出申请,请求将被执行人名下位于北京市朝阳区某小区的房屋予以查封并拍卖变现。执行程序中,经法院传唤,被执行人始终下落不明以此逃避执行,在东城法院多次努力都未能联系到被执行人的情况下,执行法官决定于8月19日下午对查封的被执行人房屋进行搜查。鉴于搜查该套房产必须打开房门进行,开锁后房产的管理存在一定风险,一方面可能损害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另一方面也可能因房屋再次被侵占影响执行案件的推进,东城法院经决定启用最新装备——电子封条。
8月19日下午,执行法官来到现场,在对房屋进行搜查后,执行法官依法将电子封条加装到房屋门上进行查封。
该电子封条通过设备两侧的伸缩臂固定在房门上,非常牢固,设备上除了可以张贴法院的查封公告,两侧还印有“法院查封、严禁破坏”等字样,案件信息与查封法律提示一目了然。电子封条上还附有二维码,扫码还可以了解该房产查封的原因及现状。
与传统纸质封条易被破坏、取证不便等不足相比,电子封条具有不易破坏、实时监控、即时报警、远程取证等优势,可以24小时对房产不间断监控和取证,一旦有不法分子近距离触碰或者试图破坏,设备将立即播放违法提示,威慑不法分子,自动开启拍照录像功能,取证回传,并向执行法官、申请人等发送提示信息,随时可以远程查看,便于法院调查取证、及时采取措施。
“近年来,随着切实解决执行难工作的深入推进,北京法院在执行规范、执行效率、执行力度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果。财产处置是人民法院执行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的重要方式,而对该房产的有效控制是高效开展后续的评估、拍卖等程序的基础。”北京高院执行三庭副庭长葛永江表示,在实践中,被执行人、第三人擅自撕毁纸质的法院封条、非法占用涉案房产的情况时有发生,电子封条的出现和使用,对保障涉案房产高效处置、增强执行威慑和维护法律权威具有重要意义。
东城区法院执行局局长刘晶介绍,东城法院执行局严格贯彻最高法院、市高院关于执行工作的相关部署,大力推进智慧执行、文明执行、规范执行,不断创新和拓展执行措施,加快涉案财产处置进度,有力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此后,东城法院执行局将进一步加大信息科技手段在执行实施中的应用力度,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提高案件执行效率和执行效果,为进一步深入切实解决执行难提供更加强大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