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我为群众办实事 司法为民暖人心
5月18日下午,居民张女士和母亲向天坛司法所赠送了“真诚为民好公仆,情系百姓送温暖”的锦旗,感谢司法所调解案件的高效便捷和对当事人的关心帮助。这是东城区司法局深入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司法为民暖人心”系列活动的一个缩影。东城区司法局充分发挥司法行政职能作用,从最困难的群体入手,从最突出的问题着眼,从最具体的工作抓起,持续推动司法为民、司法惠民各项措施落实落地,用心用情用力解决基层的困难事、群众的烦心事。
“我当法律服务员”活动周
5月15日,东城区司法局在区公共法律服务中心组织开展“我当法律服务员”活动周启动仪式并组织开展相关法律咨询服务。“我当法律服务员”活动周是全市司法行政系统“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的首场专题活动,充分发挥司法行政系统法律服务资源优势,领导干部带头主动接听群众来电、咨询,了解、听取群众对司法行政工作的需求和建议。市司法局副局长郭卫、东城区司法局局长贾红梅同志以普通法律服务工作者身份现场接听12348热线电话,并解答群众政策法律咨询,东城区法律援助中心就“防范网络金融诈骗”问题进行专题宣讲,现场就法律咨询、人民调解、行政复议、司法鉴定、公证服务相关政策接待群众咨询50余人次。
“诉调对接”搭平台
高效便民办实事
发生在开篇的这一幕,是北京市东城区11个街道“诉调对接工作站”的缩影。张女士的父亲几个月前病逝,母亲又查出患有肠癌即将手术。手术前,母亲放心不下单身的女儿,希望尽快办理丈夫的遗产继承。之前跑了一个多月,开了各种证明也没有顺利解决这一问题,眼看手术的日子越来越近,老人心里万分焦急。之后,她们来到天坛司法所。天坛司法所仅用三天时间对各种材料进行了全方位审核,指出需要补充的证据,提出合理的遗产分配建议,拟定好《人民调解协议》。5月18日,在司法所的主持下双方达成了一致意见,对张女士父亲去世后遗留下的两套房产份额进行了分割。同时,东城区人民法院法官到“天坛街道诉调对接工作站”,现场对该案达成的调解协议进行了司法确认。张女士和母亲可凭借《人民调解协议》和法院的裁定书,直接办理房产过户。她们一再表示,“不花一分钱,还不用去法院立案、交材料、等开庭,又快又方便,真是太好了!”
“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这种“法官+司法助理员+人民调解员三联动”的诉调对接工作模式,使原本需要至少几个月的时间缩短到几天,努力实现让老百姓少跑路、不花钱、办大事。经过社区群众之间口口相传,有些原来怕“打官司”麻烦而放弃权利的人,也开始走进“诉调对接工作站”体验解决纠纷的便利性,“诉调对接工作站”成为东城群众家门口的调解员和裁判官。
让群众少跑腿
让公证服务更贴心
为便利当事人办理公证业务,践行办理公证“最多跑一次”和绿色通道制度,不断提升公证处服务质效,东城区深入开展“公证公益法律服务年”活动,北京市东方公证处和信德公证处陆续推出若干便民利民新举措:
1、身临其境。东方公证处正式开通网络接待室,当事人通过北京市东方公证处微信公众号“在线咨询”就能与执业公证员以视频、语音、文字对话、图片文件传输等多种方式进行在线咨询,让当事人足不出户就能体验到身临其境的公证服务。
2、网上预约。信德公证处建立《网上预约申办工作制度》,明确线上咨询、预约、办理流程,指定专人对接,保证线上工作顺利开展,实现让群众办理公证“最多跑一次”。东方公证处开通网上预约取号服务,当事人可通过公证处官方微信公众号在线取号,在预约的时间段到公证处现场报道后即可通过网上预约通道到专门接待室直接办理公证业务,使当事人办理公证“无需等待,到场就办”成为可能。
3、自助服务。为便利当事人在公证处自助编辑、传输公证文书文本,查询、浏览公证相关资讯资料,东方公证处在公证接待大厅增设自助服务区,提供两台计算机由当事人自助使用,并提供常用文书模板供当事人参考。
4、绿色通道。公证处为老、弱、病、残、孕等特殊人群开通绿色通道,提供预约上门服务;为现役军人、参加防疫的医护人员和执行国家紧急任务的工作人员提供办理公证加急服务,优先受理,优先审批、优先出证,做到第一时间接待、最短期限出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