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各位同学们来到我们东城检察院暑期课堂,今天我要和同学们一起走进《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以下简称“民法典”),共同学习这部“社会生活百科全书”。
一、认识民法典
民法典自今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首先让我们通过一段视频来认识一下它吧:
民法典入门基础知识点
01它是我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
02民法典是一部民法大全。
03分为7编加附则,一共1260条。
04从1954年首次启动算起,中国的民法典编纂之路已经走了整整66年。
05它关系到社会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堪称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
06如果说这个“典”字就是一栋楼,由很多“房间”组成,那么这些“房间”其实可以看成是各种现有的民事法律,民法典就是把这些法律整合在一起。
07编纂民法典也不是简单汇编打包,而是体系化整合、丰富、完善。
08它最大的特点之一,是增加了人格权编。
09民法典与刑法、行政法并列为一个国家最重要的三大基本法。
10编纂民法典,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制度成果和制度自信。
二、民法典明确了未成年人的权利义务
民法典离我们很近,同学们扫码买一瓶饮料,就是签约履约行为;乘地铁或公交来校上学,就是与地铁或公交公司订立并履行运输合同的过程;用手机下载APP,就签订了一份授权的格式合同。这些都是我们学习、生活的基础活动,属于民事行为,均涵盖在民法典调整的范畴之内。民法典格外关注未成年人权益保护问题,专门设立各种特殊保护规定,比如:
1、未成年人的人身自由和人格尊严
民法典第990条规定,人格权是民事主体享有的生命权、身体权、健康权、姓名权、名称权、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隐私权等权利。这些权利的享有者当然包括未成年人。
2、未成年人的家庭权利
民法典第1043条规定,家庭应当树立优良家风,弘扬家庭美德,重视家庭文明建设。夫妻应当互相忠实,互相尊重,互相关爱;家庭成员应当敬老爱幼,互相帮助,维护平等、和睦、文明的婚姻家庭关系。
民法典第1068条规定,父母有教育、保护未成年子女的权利和义务,未成年子女造成他人损害的,父母应当依法承担民事责任。
3、未成年人的人身自由和人格尊严
民法典第19条规定,八周岁以上未成年人可以独立实施纯获利益的民事法律行为。未成年人实施的只挣不赔的民事法律行为都有效。比如说,继承、赠与,或者通过与自己年龄、智力相适应的劳动获得的劳务收入。
民法典第3条明确民事主体的人身权利、财产权利以及其他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侵犯。对公民的财产权利依法保护,包括未成年人的财产权利。
4、未成年人享有的其他民事权利
民法典第130条规定,民事主体按照自己的意愿依法行使民事权利,不受干涉。这给了我们极大的保障。但同时,民法典第131条规定,民事主体行使权利时,应当履行法律规定的和当事人约定的义务;第132条规定,民事主体不得滥用民事权利损害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或者他人合法权益。这也告诉我们,行使权利要依法、守约,不得滥用民事权利损害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或者他人合法权益。
三、民法典是一部护身宝典
那么,如何通过民法典来保护我们的人身财产安全、维护我们的家庭幸福呢?下面让我们跟随“下山历练的哪吒”,一起来看看在遇到问题时,民法典是如何保护我们的?
民法典关系着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通篇贯穿着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着眼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体现了对人民权利的充分保障,被誉为“新时代人民权利的宣言书”。今后同学们如果在生活中遇到什么难题,可不要忘记这本护身宝典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