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解决异地房产处置及交付难题,满足人民群众司法需求,2021年10月下旬,东城法院执行局指派北京高院执行局交流干警赵奇、东城法院执行局执行指挥中心副组长赵德江、执行一组副组长郭海宁、法官助理姚幸阳4名干警远赴上海进行异地执行及集中腾房交付工作,在上海静安区法院执行局的大力协助下,在一周的时间内成功交付房产4套(腾退交付2套,现场劝退2套),入户调查6套。
“此次异地执行案件多、任务重、困难大、人员构成复杂,被执行人及其家属涉及老年人、残疾人、自闭症儿童等,有的家庭成员众多且生活困难、有的老人独居、有的被执行人及家属均无固定工作、有的被执行人长期拥堵占用楼道迫使邻居老人走门洞出入……”参与此次异地执行的北京高院执行局交流干警赵奇坦言,异地执行遇到的情况对执行业务能力、紧急应对能力及矛盾化解能力都是极大的考验。赵奇说,在上海静安法院协助下,他和同事通过调查走访被执行人、居委会、物业、邻居等,充分掌握被执行人的居住、人员和家庭工作情况,为下一步执行打下坚实基础。
“异地联合执行对我们的工作很有帮助,为我们在异地开展执行工作提供了保障,大大提高了我们的效率,确保了执行效果。”执行法官郭海宁对异地联合执行高度认同。在此次执行中,郭海宁承办的一起案件涉及异地腾退房屋,被执行人杨某及家属5人共同居住,拒不配合腾房,郭海宁多次沟通无果。涉案房屋结构复杂、屋内物品众多,且共同居住人员包括2位行动不便的老人及1名自闭症儿童。该案执行难度大,时间紧,围观群众众多,执行现场情况复杂。郭海宁说,在两地法院通力协作、分工配合、共同努力下,通过向被执行人充分释法说理,依法为其预留唯一住房租金,同时做好强制执行保障准备,执行工作得到杨某的理解,最终杨某承诺1个月内主动搬离。据悉,目前,杨某已租好房屋即将搬家。
在赵奇法官承办的一起房屋腾退案件中,被执行人陆某及其父亲、弟弟共同居住,陆某性格偏执,沟通非常困难,陆某父亲超过80岁行动不便,一家人生活困难。为了保证顺利腾退房屋,东城法院提前制定好方案,并提前与上海静安法院联系请求协助。针对陆某最为关心的居住问题,东城法院依法确定预留唯一住房租金标准、协调债权人为陆某一家提供周转宾馆、由物流公司提供专业化搬家服务等。因涉案屋内物品众多,整个腾退过程持续了七个小时,上海静安法院执行干警全程提供保障。最终,房屋顺利腾退,腾退过程中,陆某一家情绪稳定。
“这次联合执行效果显著,充分彰显了全国法院一盘棋的大局意识。此次涉及的10余起执行案件得到完满解决,除了上海静安法院的大力协助,更得益于我们在异地执行中采取的三项举措。” 东城法院执行局执行指挥中心副组长赵德江介绍,东城法院全程秉承规范执行、积极应对、妥善安置的原则,采取了三项举措:
一是逐案制定完善严谨的执行方案和应急预案。针对不同案件案情和人员情况,充分考虑被执行人年龄结构、身体状况、工作就业、房屋格局等因素,制定主动劝退、限期交付、强制腾退等多种方案,根据现场执行情况灵活掌握。
二是贯彻善意文明执行理念。坚持释法说理与强制执行相配合,既体现执行工作的强制性,又体现司法工作的人文关怀。针对困难家庭最为关心的居住问题,在征询债权人意见基础上提出科学合理的安置方案,考虑被执行人的配合意愿、原有生活水平、家庭成员及周围租房市场标准,合理确定唯一住房预留租金标准,依法保障被执行人及其家属的居住权。
三是创新方式方法多方协作。首先,京沪两地法院通力协作、分工配合,做好强制保障准备。召集债权人、买受人及被执行人多方会谈,坚持问题导向,找准问题症结。充分发挥当地居委会、第三方辅助机构的专业优势,邀请居委会出面协调劝退,由物流公司指定专业人员协调打包、搬家等事宜,推动腾退交付进度。
“异地执行难、异地财产处置及交付难等问题长期困扰人民法院执行工作,严重影响执行工作质效。”东城法院执行局局长刘晶介绍,为了破解这一难题,东城法院执行局积极创新、开拓思路,在强化执行干警业务能力的同时,与财产所在地法院开展深度合作、加大协同执行力度,进一步扩大合作法院范围,解决异地执行保障不足等瓶颈问题。2020年8月以来,东城法院先后与上海、天津两地法院建立京沪、京津异地财产联动处置与联合执行机制,将委托事项扩大到京津沪全市范围,不再局限于基层法院辖区内。“目前,我们已完成60余套异地房产的查封、调档、张贴公告、现场调查及腾退交付工作。通过异地财产联动处置与联合执行,极大节约了时间和人力成本,不断降低疫情防控对异地执行、异地房产交付案件的影响,确保执行工作不停摆,及时有效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刘晶局长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