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当你在海外遭遇危险,不要放弃!请记住,在你身后,有一个强大的祖国!”电影《战狼2》片尾,中国护照上的这句话,一定让刚看完电影的你心潮澎湃。中国护照的分量就是:“也许现在它不能让你去世界上任何一个地方,但能把你从任何一个地方接回家。”
坐标北京市东城区珠市口东大街16—5,这里是东城公安分局出入境接待大厅。当你做好准备,出国留学、旅游,或者经商,走出国门的第一步,就是来到这里,申请属于你自己的护照。
一本护照,一次签注;一个微笑,一份温暖。东城分局出入境接待大厅民警们用平凡的心,朴素的情,坚守在这三尺前台,用倾情服务和无私奉献点亮东城公安出入境服务一流窗口。
“只跑一次”是第一标准
“确保群众到出入境接待窗口申办出入境证件,一次即可完成全部申办手续”——这是东城分局出入境接待大厅的第一标准。四年前,新的出入境接待大厅落成,证照办理中队的民警就树起这个标准,一定要让群众少跑路。
“一门”办理,在这里,制证照片采集、指纹采集、申请材料提交、面见核查、证件缴费所有环节集中一次全部申办完成。简化材料,把没有法律法规依据的附加申请材料全部减掉,通过信息共享减少群众需要提交的材料。
在这里,同时申请护照、港澳通行证、台湾通行证,一张申请表就够了,多证同办,同步受理、同步制作、同步邮递、同步取证,群众不累心,办证更便捷。
不断变化的疫情让大家出境旅游、留学、商务都受到了不小的影响,也给证照中队的同志们便捷服务提出了新要求。在国家移民管理局下发非紧急非必要不出境政策后,证照中队的民警为了让群众少跑路,每天到岗第一件事就是“打电话”:提前梳理完预约办证群众信息,逐一打电话告知疫情期间的出入境政策,尽可能帮助确实有紧急需要的群众按照规定办理证件。
小窗口的“供给侧”改革
“证照申办是群众走出国门的第一步,群众来大厅,就必须尽可能提供最大的便利。”不仅要坚持让群众只跑一次,更要为群众在每一次证照办理中提供更多便利服务。工作在京,户籍在外地,可以办出入境证件吗?每天上班走不开,中午休息和周末能办证吗?群众出入境证件办理的难点痛点,就是证照中队十多名同志最大的关切。
把跨省异地办证时限尽可能缩短,让群众尽可能节约时间和经济成本;延时办证,工作日中午开门办证;错峰办证,提供周六办证服务。他们尽可能提供更多地多元化办证服务,主动适应群众新需求,以更优的服务“供给”解决好群众的急难愁盼。
急证急办,在出国奔丧、治疗紧急重症、探望危重病人、处理境外突发事件需要立即出国出境的四种急事急办情形基础上,按照国家移民局政策,新增了紧急出国出境参加会议、谈判、签订合同、留学报到日期临近以及行前证件遗失损毁五种情形。这里的“绿色通道”更好地满足了群众特殊情况下快捷办证出行的新需求,为紧急办证申请人提供了极大的便利。群众在东城公安出入境办证大厅里感受到的是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小心思”只为了群众方便
他们甘于平凡,用自己的真情让群众感受到东城公安的亲切与温暖。出入境办证大厅的日常工作是琐碎的,但在这里,无论是民警、还是文职辅警,都有自己的“小心思”,他们的“小心思”是专门为残疾人开设爱心窗口,是为婴儿和妈妈提供“母婴室”,是为老人一对一指引。
为满足行动不便的残障特需人员办证,出入境办证大厅增设了爱心窗口,让他们在爱心窗口一站式办理。
为了能让带婴幼儿前来办证的爸爸妈妈们安心无忧的办证,证照中队的同志们专门腾出一件办公室作为备用的母婴室。
在这里,细心的女民警还给宝宝们准备了“拉拉裤”、玩具和消毒纸巾,细节里满满的是温暖。
速效救心、创口贴、碘伏,医用急救箱里,他们把自己能想到的急救药品都准备了;冷热饮水机、老花镜、雨伞,凡是他们能想到的,都备齐了。
“很多日常用品是必备的,而老花镜、放大镜是给老年人准备的,糖果则是给患有低血糖的群众准备的……”说到这些物品的用途,民警们总是如数家珍。
为了方便老人办证,大厅里专门设置了“引导员”,专人现场指引提供协助,为前来办证的老年人提供了一对一、点对点的全程陪伴办证服务,暖心的服务让老人能感受到实实在在的方便。
大厅的留言簿上,有60多位群众主动的留言,是对出入境办证大厅每一位工作人员的真心赞誉。在小会议室里,珍藏着属于他们的荣誉,一面面锦旗、一份份感谢信,是对东城公安出入境窗口服务最大的褒奖。
这里的窗口有真情
他们的爱心有温度
小警大情 他们用心用爱用微笑
在平凡中闪耀星光
让走出国门的第一步 温暖满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