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一身藏蓝结下不解之缘,
笃定了去追寻平安的誓言。
守护万家,灯火团圆,
是你执着的方向。
在胡同深处,那最美的警色正在绽放。
@郭俊康 东交民巷派出所
2023年第一季“东警先锋 · 忠诚卫士”
7X24X365X能扛事 =“硬核担当”!
整整第十个年头,扎在东四派出所,一个刚出大学的“毛头小子”,如今也是三十而立。
同事眼里的他,天天都在“沉浸式”工作。
派出所常常接的都是一些非常琐碎的警情,但是想把这一个个小警情办好,就得沉下心来去走访、查录像、问情况。
一个小警情,就拿寻找遗失物来说,往往要花上好几个小时坐在电脑前一动不动的查录像,很多时候需要一帧一帧地仔细看。
枯燥又费时,需要民警“坐得住”。
而这,也是郭俊康的工作常态。查几个小时、好几个G的录像,“坐不坐得住”,需要的是耐心、眼力,更是对群众期盼的回应。
每一次群众报警,郭俊康都会认真地分析,细致地排查线索。只要是关系到群众切身利益的案子,他一定是加倍细心,加班加点、主动出击,力争抓获嫌疑人,挽回群众的损失。
接手所里的打击办案队以来,经郭俊康办理的侵财类案件,破案率100%。很多次,报警群众提出要给他写表扬信、送锦旗时,都被他一口回绝。
他的理由很简单,“职责使然,这都是我应该做的。”
“踏踏实实地干活。”这就是郭俊康对自己的要求。
“作为一线民警,把工作做扎实就是我的责任。”
遇见事 X 挺身而出 =“本能”!
2014年年初的一个深夜。
刚入警几个月的郭俊康,还是跟在自己师傅后边巡逻的一个毛头小伙子。
那天,郭俊康和师傅正在东四五条附近巡逻,天冷的让人直打哆嗦,郭俊康正盘算着跟师傅说说,上车去暖和暖和,就看见师傅快步向胡同深处走去。
跟上去了,他才发现,原来师傅发现胡同墙根边坐着一位老人,老人不停地啜泣。
师傅宽慰着老人,慢慢地,老人诉出了自己的苦衷。原来,老人的老伴儿病重住院,好不容易给老伴儿借到的救命钱,却不知道丢到了哪里。
郭俊康一脸的茫然,也不知道怎么办,怔怔地看着师傅。
师傅握着老人的手,说到:“大妈,甭着急,咱啊,先回派出所,我们帮着您一块找!”
回所,师傅赶紧让大家一起帮着老人找线索,又给老人煮了一碗热腾腾的方便面。老人临走,师傅又自掏腰包给老人五十块钱当回河北老家的路费。
老人从绝望到闪现希望的眼神,郭俊康看在眼里。
就在去年的一天,所里突然来了一位老人,老人把一面落款2014年的锦旗郑重地交到了民警手里。
这位老人,正是当年师傅和郭俊康出手帮助的那位,老人送的这面锦旗整整存了九年。
老伴经过几次大手术病情稳定了,老人执意一定要把这锦旗亲自送到民警手里。
又是一个冬夜,正在值班的郭俊康的电话突然响起,是他片里的居民小孙,她是一名被判处缓刑的社区矫正人员。
小孙的父亲患有严重的尿毒症,需要及时透析。这天夜里,老人突然高烧,昏迷不醒。慌乱中小孙下意识地就给郭俊康打了电话求救。
挂断电话,郭俊康就赶紧联系救护车,和同事一起赶往小孙家。
胡同太窄,救护车和抢救设备根本就进不去。
时间耽搁不起,郭俊康用棉被紧紧裹住老人,一把抱起。同事和小孙在旁边护着,就这样,一路小跑,把老人抱出了胡同,送上救护车。
好在及时,老人被救了回来。事后,郭俊康才感到,自己的脚被胡同里的碎石硌崴了……
遇见事,不管是什么,只要老百姓需要,就第一时间挺身而出,这是郭俊康的常态,更是郭俊康们的本能。
“派出所的平凡,也会结出果实。正因生命的可贵,幸福的不易,我才更珍爱这身藏蓝!”
警察 X 学霸 = 更好地服务群众!
郭俊康戴着黑边眼镜,脸上时常露出腼腆的笑容。如果不是身穿警服,看上去更像是一个“理工男”。其实,他就是个“理工男”学霸。
2009年,郭俊康以全省理科第一的成绩考入中国人民公安大学侦查专业。
大学毕业以来,他便义无反顾地加入了心心念念的公安队伍,在东四派出所一干就是十年。
这两年,东四派出所迎来了十多个“00后”民警。
作为社区警务副队长和所里的团书记,郭俊康还承担着所里青年民警“传帮带”的工作,“90后”的郭俊康也开始带徒弟了。
面对比自己更年轻的面孔,郭俊康有一套自己的带队方法。
他熟悉年轻人喜欢跟随的潮流、爱玩的游戏,能用年轻人特有的语言跟徒弟沟通。聊起来,完全没有代沟。
在许多新警眼里,略显成熟的郭俊康,“更像是一个大哥哥”。郭俊康说的话,新警们也更愿意听。
对郭俊康而言,自己更愿意扎根在一线,10年的派出所经历,让他读懂了群众的期盼和人民警察真正的内涵。
今年4月,郭俊康有了新的担子,离开干了十年的东四派出所,任东交民巷派出所副所长。
从警的路上,郭俊康还有更多的十年可以期待。
十年贴着群众,扎根在东四,郭俊康对群众工作有自己的认识。
“群众工作不能放过任何细节,每一分错误,在群众那里就有加倍负担;每一分改进,也会具备乘数效应。”
你所热爱的就是你的生活
东城公安三十而立的“90后”
心里有火
眼里有光
奔涌吧,后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