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走进历史长河,探寻那些被岁月铭记的瞬间,总能找到照亮未来的光芒。
无数革命先辈以无畏和不屈,书写着保卫家园的壮丽篇章。经过那些波澜壮阔的岁月,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今天,让我们拨动时光的轮盘,走进卢沟桥派出所,深刻感悟人民公安从这里走来的初心与使命。
铭记丨历史的刻印
在永定河畔,一座青灰色的古城——宛平城,正静静诉说着过往。作为华北地区唯一保存完整的两开门卫城,它见证了中华民族的不屈抗争。
20世纪30年代卢沟桥,宛平城地区鸟瞰图
从宛平城西门走出不远,便是卢沟桥,始建于1189年,1192年落成,作为燕京八景之一,“卢沟晓月”闻名遐迩。
元·卢沟筏运图:描绘了元世祖至元三年(1266年)漕运的景象
“20世纪30年代,宛平城是北平与南方各地来往的交通枢纽,卢沟桥附近的平汉铁路桥更是南北交通的大动脉。”卢沟桥派出所所长段宝生讲起了那段历史。
87年前的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7月7日,震惊中外的“卢沟桥事变”(亦称“七七事变”)在此发生,当时日军诡称演习时一士兵离队失踪,要求进城搜查,遭到中国驻军拒绝后,随即向宛平县城发起攻击。
1937年7月8日,中国驻军顽强击退了日军发动的三次进攻,当弹药耗尽,他们就抡起大刀展开肉搏,两个排、80余位将士英勇奋战,全部壮烈牺牲。
驻守宛平城的中国军队奔赴卢沟桥抵抗日军
卢沟桥事变的发生,是当时日本侵略者为吞并中国精心布局的一场阴谋,拉开了全面侵华的战争序幕。
国民革命军第二十九军在七七事变中驻守卢沟桥的阵地
“誓死不做亡国奴!”日本军国主义的残暴入侵,激起了中国人民的英勇抗争。
凝望城墙,当年日军炮轰宛平城留下的弹坑痕迹,赫然在目。
而在那石鼓之上,字字泣血,清晰记录着日军的暴行。“国家兴亡,匹夫有责”。“落后就要挨打,强国才能安邦”。伟大抗战精神从此赓续传承……
回望丨来时的足迹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我们跟随段宝生所长,踏入了档案室的大门。在这里,我们找寻到了卢沟桥派出所与宛平地区的历史渊源。
1948年12月14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四十一军保卫部门进驻国民党宛平县警察局。
1949年2月23日,北平市人民政府公安局丰台分局成立。
1952年7月,华北行政委员会批准,河北省宛平县划归北京市,同年9月,将宛平县制撤销,其中宛平城归丰台区管辖,延续至今。
“看,这就是我们的根。”接过这本尘封的档案,里边记录着1949年7月的资料。我们看到了北平市公安局丰台分局设立的4个中心派出所与其他15个派出所的名单,其中,就有卢沟桥派出所的名字。
段宝生所长继续讲述:“同年11月1日,公安部宣告成立,警察队伍被正式赋予了‘人民警察’这一光荣称号。这也是世界上首个将‘人民’二字镌刻在‘警察’名称前的队伍。”
“11月5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成立大会上,周总理掷地有声的话语仿佛仍在耳畔:‘国家安危,公安系于一半’。这句话,不仅是对公安工作的肯定,更是对每一位人民警察的殷切期望。”
岁月流转,从1949年到1972年,卢沟桥派出所几经调整。直到1972年6月3日,才从岳各庄派出所再次分出,那块承载着历史的金字招牌重新悬挂了起来。
我们使用现代AI影像技术,复原了部分珍贵的历史照片。
1985年卢沟桥派出所民警合影
90年代初,民警们正在进行主题辩论比赛
开展“党在我心中”知识竞赛
以小组为单位的业务知识技能大比拼
还有很多被镜头记录下的珍贵瞬间
1991年12月,民警到敬老院劳动后合影
2000年8月,卢沟桥派出所民警在搬新址前的大合影
2001年,卢沟桥派出所举行升旗仪式
近年来,卢沟桥派出所始终坚守为民初心,将这份深情厚意融入每一项工作中、每一个细节里,成为了群众的贴心人。
派出所先后荣获“北京市公安局公安派出所档案目标管理先进单位”“人民满意的公安派出所”“丰台区先进基层党组织”“北京市公安局五四红旗团组织”等荣誉称号,个人荣誉更是数不胜数,成为公安队伍中一面先进旗帜。
2021年,按照警务工作与行政管辖相对应原则,卢沟桥派出所管辖范围再次进行调整与划分。
如今这方充满红色记忆的土地,辖区面积23平方公里,下辖14个社区村,民警46人,服务着6.7万余名群众。它以崭新的面貌和更加高效地服务,继续书写着属于公安的奋斗故事。
在他们心中,人民公安源自宛平城的烽火硝烟,源自卢沟桥的英勇抗争,源自红色血脉的深厚滋养,更源自人民群众耕耘的肥沃土壤。
从历史的深处走来,带着先辈的遗志与期望,他们必将迈向更加光明的前方。
奋进丨前行的力量
青砖古韵,静谧悠长。
“我转业来到这里,已经第10个年头了”。2021“北京榜样·最美警察”,卢沟桥派出所社区民警兼宛平城党组织副书记丁黎亮说道。
从小在抗战故事中浸润长大的他,对这片土地有着别样的深情。从空军蓝到藏青蓝,从军营到警营,变的是身份,不变的是那份对国家和人民的忠诚与担当。
2013年,丁黎亮转业到公安,次年接手了宛平城社区警务工作。从此,他的脚步便与宛平城的青石板路紧密相连。
作为一名“穿警服副书记”,他积极推动街道、交通、城管等多部门协作,建立车辆单向循环机制,解决了交通拥堵导致群众出行难等问题。
在严厉打击整治非法罐装煤气罐的同时,他牵动燃气公司在宛平城附近建设送气站,让平房群众用气不再困难。
他还推动建设电瓶车专用充电间,解决群众安全充电的需求。
而在卢沟桥派出所,像丁黎亮一样忠诚履职、无私奉献的民警还有很多......
有深夜出警,虽不通水性,但毫不犹豫跳入晓月湖,解救轻生男子的民警贺玉斌。
有辖区里出了名的“婆婆嘴”,总能在调解群众矛盾时,耐心倾听陈述、客观分析问题、给出妥善解决方案的民警刘洋。
有累计帮助群众挽回损失几百万元,与诈骗分子斗智斗勇的反诈民警隋丽娜。
有前脚帮助一位发病的女子及时就医,后脚又驱车20余公里,追回群众遗失手提包的民警李劲松。
有多次上门,帮助孤寡老人办理户口,为多名群众解决难题的户籍民警杨昆鹏。
有初入警营,就在打击办案岗位上崭露头角,勇追犯罪分子的新警付梓琰。
还有很多很多人......他们如同一条条纽带,将卢沟桥派出所与人民群众紧紧相连。
而在这条纽带之上,接诉即办工作成为卢沟桥派出所诠释“人民公安为人民”最生动的实践。
贾先生不慎将参展字画遗忘在出租车上...张大妈放在楼道里的花盆被人拿走了....李女士反映楼房隔音差,时常听到邻居家发出的噪声...
“不管辖区发生了什么事儿,哪怕是微不足道的小事,我们都会当成大事来办,用‘铁脚板’+‘磨嘴皮’,耐心地听、用心地想、细心地做,确保群众反映的每一个问题都能得到妥善解决”。卢沟桥派出所政委张勇说道。
从快速响应的“5分钟到场”,到全程督办的“四个步骤”,再到未诉先办的“前哨岗”机制,他们构建多元共治格局,不断探索基层治理新路径,联合多部门形成合力,主动化解矛盾、前移服务阵地,充分满足群众多元化需求。
针对难点问题,他们不断创新机制,联动开展集群会战,力促各项工作提质增效。
扎根基层沃土,在服务群众的最前沿深耕不辍,终将结出片片繁花、累累硕果。
展望丨未来的征途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它记录着过往的辉煌与沧桑,也指引着未来的方向。
回望过去,我们探寻着人民公安从哪里走来,又将走向何方?
对于卢沟桥派出所每一名奋战在一线的民警而言,答案是显而易见的——
他们从人民群众中来,又将继续走在为人民服务的康庄大道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