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北京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实现“街乡吹哨,部门报到”。大兴工商部门积极探索行政部门与属地的联合执法协作机制,试图破解“看得见的管不着,管得着的看不见”这一基层治理难题。
一是依托“一个”平台,强化制度保障。依托大兴区实体化综合执法平台,有效落实“街乡吹哨、部门报到”。相继出台《中共北京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大兴分局党组关于印发推进落实“街乡吹哨、部门报到”工作安排的通知》等制度,坚持落实文件精神,确保工作部署到位。研究落实“街道吹哨,部门报到”的具体工作路径,制定《关于落实“街道吹哨,部门报到”的实施意见》,确保各项相关工作统筹推进和督导落实到位。
二是创新“两种”模式。探索“常驻式、听哨式”两种工作模式及“六员六报到”标准。大兴分局累计派出115名执法干部常驻狼垡、三间房等20个镇街,参与联合整治,贯彻“街乡吹哨、部门报到”。坚持落实职能要求,确保事权事项到位。结合综合执法平台的工作特点和实际情况共梳理出“无证无照”经营治理、“开墙打洞”反弹防控等10项具体工作事项,并逐项目划定综合执法人员的履职范围和具体职能清单,明确并细化工作流程,确保各项工商工作职能在街道综合执法平台上“下得去、立得住、干得了”。三是坚持落实工作责任,确保报到效果到位。主动对接属地“街道吹哨、部门报到”各项具体工作,借助街道综合执法平台推动分局重点工作开展。充分利用平台资源延伸问题发现触角,拓展沟通协商渠道,丰富解决处理手段,完善“一事一吹哨”工作机制,推动无证无照整治、“开墙打洞”治理等分局重点工作的开展。确保“吹哨”事项“接得稳、完得成、效果好”。
三是实现“多个”综合治理成效。在全区村庄安全治理、“疏解整治促提升”等治理中,推进“镇街吹哨,部门报到”成效显著,累计开展联合执法1400余次,出动3700余人次。
截至目前,全区治理无证无照经营7635户、“开墙打洞”276户。